冬季是昆明市的旱季,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少,继三年连续大旱后,2012年冬季部分县区旱情略有好转,但干旱仍是小春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1月气温较低,冷空气活动频繁,对害虫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1月小春蚜虫仍普遍重于去年同期,斑潜蝇成虫数量较去年大幅度减少,危害也轻于去年同期。小春病害中小麦白粉病、蚕豆锈病重于去年,小麦条锈病较去年略轻。
一、一月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
(一)主要害虫
一月小春作物蚜虫大部分地区轻发生,危害程度1级,局部2级。截止1月31日,麦类蚜虫发生面积4.26万亩,其中小麦蚜虫累计发生3.25万亩,较去年同期+3.38%,累计防治2.31万亩次,比去年同期-65%;蚕豆蚜虫发生2.33万亩,较上年同期+182.9%,累计防治7.35万亩次;油菜蚜虫发生面积2.32万亩,较去年同期+164.4%,累计防治1.85万亩次。全市各县区均有发生,东川、石林、宜良较大。全市小麦平均蚜量299头/百株,最高蚜量900头/百株,均高于去年同期,较中旬增幅也较大,说明小麦蚜虫高峰早于去年。1月下旬安宁调查,油菜蚜虫危害田块率100%,蚜虫在田间形成中心虫株,平均危害株率20%,百株蚜量2507头,较其他县区密度高。
1月31日止蚕豆斑潜蝇发生面积3.83万亩次,较去年同期-10.25%,累计防治6.05万亩次。全市各县区均有发生,石林、晋宁略重。1月下旬监测点调查,寻甸蚕豆斑潜蝇平均危害株率71.25%,危害叶率27.7%,危害株率和叶率均高于去年同期。东川监测点斑潜蝇成虫危害株率71%,危害叶19.11%,成虫危害率高于去年同期;幼虫危害株率40%,危害叶率11.56%,幼虫危害率低于去年同期。黄色粘虫纸田间诱成虫数平均423头/张,较上月同期+52.9%,同比去年-39.6%。1月下旬晋宁监测点黄色粘虫纸监测斑潜蝇成虫诱虫量820头/张,基本达到去年第一个诱虫高峰值(1月中旬),今年斑潜蝇成虫高峰至少较去年晚10天。
此外,约10%的油菜田块有菜青虫零星危害,百株虫量1.25头。
(二)主要病害
麦类白粉病普遍发生,东川、石林、嵩明、富民较重。锈病开始发生,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禄劝、石林、嵩明、寻甸等县。1月31日止,小麦白粉病累计发生4.6万亩,同比+49.4%,累计防治4.21万亩,同比+31.5%;小麦条病发生3585亩,同比-42.5%,防治1.9万亩,-30.56%。寻甸监测点1月下旬调查,条锈病危害田块率10%,发病田危害株率3.3%,略低于去年。
蚕豆叶斑病普遍轻发生,发生面积1.4万亩,同比增2.05%;锈病发生面积1.8万亩,同比增加1倍。
油菜霜霉病发生5170亩,较去年发生重,可能与苗期田间水分条件较好有关。油菜根肿病发生415亩,同比-41.5%,累计防治6914亩,同比增132%。油菜根肿病防治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油菜播种期进行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防治根肿病,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三)农田鼠害
1月监测点百夹捕获率1.04%,鼠密度较低。
二、二月病虫害发生趋势和防治建议
2月气温开始上升,干旱仍将持续,小春作物抗病品种种植面积并不大,因此预计小春作物害虫呈上升危害趋势,病害从轻度流行向中等流行发展。 2月小春作物相继进入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病虫害的危害对产量影响很大。
1、蚜虫种群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斑潜蝇种群数量稳定上升。
随着气温上升,小春蚜虫将进入快速繁殖阶段,预计2月小麦、蚕豆、油菜蚜虫都将普遍发生,中等至中偏重危害,蚜虫由中心虫株向周围扩散,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在较短时间内暴发危害。建议在春节前防治一次蚜虫。防治药剂可选择吡虫啉、啶虫脒、乐果,重点喷雾生长点,小麦蚜虫防治时加入有机硅助剂有增效作用。
今年斑潜蝇幼虫危害前期较去年轻,冷空气活动对斑潜蝇成虫有较大影响,随着气温上升田间成虫数量会增大,但蚕豆普遍进入结荚期,新的危害对产量损失不大。2月对斑潜蝇的防治建议对前期危害重的下部叶片进行重点处理,大面积若危害不重,可以不再进行药剂防治。
2、各种病害发生加重
田间密度较大和草害重的小麦白粉病和锈病危害加重。小麦锈病危害上升,中等危害,小麦白粉病局部田块达到偏重危害。前期长势较好的小麦进入始穗期,如果白粉病、锈病危害叶率大于5%,则建议施药防治,10天1次连防2次。对于因干旱生长很差的区域,病害防治意义不大。
长势不好的蚕豆作物叶斑病危害上升。蚕豆锈病危害上升,危害突出的田地近期仍需防治,并同时防治赤斑病,防止病害造成营养叶枯死,影响产量。近年来由蚜虫、蓟马危害传播的病毒病在蚕豆上危害呈上升趋势,应以防虫为主,并在病毒病发生初期施用病毒抑制剂防治。
白粉病、锈病防治药剂可选择15%三唑酮(粉锈宁)1000-1500倍,或25%丙环唑(敌力脱)1500-3000倍。
3、鼠害轻发生
当前鼠密度较低,请各地注意监测,如果田间鼠类活动和危害情况突出可采取一定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