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春期间气候特点适宜粮食作物多种病虫害发生
昆明的气候特点是干湿分明,降水充沛,但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长期以来劳动人民根据气候特点安排农作物生产,昆明大春生产正处于雨水充沛的雨季。昆明雨季受孟加拉湾湿气团控制,90%的降水集中在5-10月,而这一时期也是昆明的高温时期,适宜的温度和高湿度条件,适合大多数粮食作物病虫害危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南降雨日数逐渐减少,暴雨、大暴雨频率上升(2008.程建刚),气温升高也使近年来的病虫害消长发生着变化。据天气预报预计,2013年昆明地区主汛期(6~8月)降水量较常年略少,气温略高,主汛期降水分布的不均匀性比较明显,7月下旬至8月全区大部地区气温为略高,无明显大范围抽扬期低温冷害天气出现。田间持续高温高湿状态,将使玉米病害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原来在昆明不突出的玉米纹枯病在局部地区危害加重;高温高湿、暴雨、大暴雨频率上升,有利于局部地区白叶枯病的发生;如果遭遇8月低温连阴雨,则稻瘟病、稻曲病发展迅速。田间较高的湿度,也为玉米和水稻的螟虫、粘虫等害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主栽品种对大春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今年我市种植的水稻品种仍主要有楚粳系列(楚粳26、27、28、29)、云粳系列(云粳15、20、29)、滇杂系列(滇杂31、32、86)、合系系列(合系39、41、42),其中主栽品种楚粳和云粳系列对稻瘟病均有一定抗性,而感病品种沾粳系列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近两年调查,稻瘟病在某些楚粳系列上、纹枯病在云粳系列品种上发生略有上升。根据昆明的实际情况,生产选择品种时较重视对稻瘟病的抗性,在气温较高的稻区,要注意对白叶枯病感病品种的监测。
我市种植的玉米品种较多,以会单4号、路单系列、云瑞系列、曲辰系列为主,长城799、海禾系列、宣黄单等近20个系列品种有种植。会单4号高抗大斑病,路单系列、云瑞系列和宣黄单系列对叶斑病有抗性,海禾系列、北玉2号对玉米灰斑病具有抗、耐病特性。长城799较感叶斑病,但产量影响不大。
马铃薯种植推广优质品种,主要品种有合作88、会-2、大西洋、威芋3号、宣薯2号等,其中合作88由于连续大面积种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有所减退,紫花大西洋品种表现为对晚疫病高度感病。大面积推广脱毒马铃薯,大大降低了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
1.3栽培方式对大春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由于连年干旱影响库塘蓄水,全市实施水改旱25.6万亩,水稻栽插面积减少,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也减少。水稻种子处理技术较为成熟且应用广泛,对恶苗病的发生具有较好控制效果,应用壮秧剂Ⅱ进行种子处理,也可增强秧苗抗病能力,控制恶苗病发生;
全市实施60万亩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园区,推广抗病品种、培育壮苗(秧)、合理施肥、病虫专业化统防,对病虫害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控制,
种植玉米包衣种和推广玉米种子包衣技术,包衣率达90%以上,对减轻丝黑穗病、苗期病害,对地下害虫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全市推广以玉米、马铃薯地膜覆盖为重点的抗旱节水节肥综合高产配套技术140万亩,可减轻玉米地、马铃薯地杂草的发生,对该区域马铃薯晚疫病有一定控制作用;
推广晚秋间套种200万亩,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注意品种选择的多样性组配,兼顾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栽培条件和病虫害敏感程度,有利于综合控制病虫害发生。
农户对水稻病、虫、草的防治较为主动积极,能自行进行防治,管理精细,近年来对玉米病、虫、草的防治意识增强,从粗放管理向技术型转变。
1.4病虫基数
1.4.1 2012年大春粮食作物病虫鼠害发生实况
2012年我市降水量均较常年略少至偏少,是自2009年以来连续的第4个降水偏少年景。稻瘟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寻甸三化螟局部偏重发生,稻飞虱在东川偏重发生;玉米大小斑病较去年同期偏重发生,玉米螟虫局部偏重发生、玉米地下害虫偏重发生;马铃薯晚疫病在寻甸、禄劝偏重发生。农田鼠害总体为偏轻发生。
1.4.2当前大春病虫基数
寻甸越冬代三化螟发蛾期比去年偏早,4月28日进入发蛾高峰期,4月30日平均每亩秧田蛾量为7977头,是去年同期的7.5倍,最多的12.77头/�O,查到的卵块偏多,平均每亩秧田卵块为341块 去年同期的26倍(最多635块/亩)5月4日平均每亩秧田卵块为461块是去年同期的4.9倍(最多790块/亩)。二化螟从4月9日到4月24日5盆性诱剂诱蛾累计190头,平均13头/天。4月25日到5月2日5盆性诱剂诱蛾累计63头,平均9头/天。5月1日-7日同一监测点性诱剂诱成虫数量三化螟是二化螟的9.5倍。稻飞虱在晋宁县开始发生,平均虫量3头/百丛。
农田鼠害田间监测,1-4月田间平均鼠密度分别为1.04%、0.675%、1.37%、1.225%,低于防治指标,但是安宁3月、4月鼠密度均超过2,是近两年较高水平,接近3%的防治指标。
2. 2013年病虫草鼠害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今年的气候条件、我市主要作物品种布局、历年病虫发生规律、农田生态条件、主要推广农业措施、田间病虫监测情况,昆明市植保植检站与各县(市)区植保站会商、预测分析:2013年昆明市大春粮食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总体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总发生面积约350万亩次左右。
2.1水稻病虫害
预计2013年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约50.8万亩次,总体中等发生,局部虫害中偏重发生。
2.1.1预计水稻恶苗病轻发生
由于种子处理技术成熟推广,恶苗病近年均为轻发生,主要发生在未进行种子处理或种子处理技术不规范、药剂使用不当的田块,全市今年预计发生3.2万亩。主要发生时期为4-5月,水稻苗期。
2.1.2预计稻瘟病中等发生
预计稻瘟病中等发生,种植感病品种的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全市发生面积预计为9.98万亩。发生时期为6月中旬-9月,水稻拔节期至穗期。
2.1.3预计稻曲病中等发生
预计稻曲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8万亩。发生时期8-9月,水稻抽穗期至灌浆期。
2.1.4预计水稻白叶枯病偏轻发生
水稻白叶枯病偏轻发生。嵩明局部地区为中等发生,全市发生面积1.5万亩左右。发生时期7-9月,水稻分蘖、拔节至孕穗期,高温高湿的局部地区发生较重。
2.1.5预计水稻螟虫中等发生
我市水稻螟虫为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发生,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4.03万亩。其中嵩明、晋宁等地二化螟发生为主,预计中等偏轻发生;石林、寻甸、东川等地三化螟发生为主,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寻甸预计局部重发生。发生时期5-6月水稻分蘖期、7-8月孕穗末至齐穗期。
2.1.6预计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
预计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其中晋宁发生较早,依次向北推进,石林、禄劝、宜良、东川等县局部地区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4.3万亩左右。发生时期6-8月,水稻分蘖-抽穗期。
2.1.7预计水稻粘虫中等发生
预计水稻粘虫为中等发生,全市发生面积约5万亩。主要为二代粘虫危害,发生时期6月-7月,水稻分蘖、拔节期。
2.1.8预计稻蝗中等偏轻发生
预计稻蝗中等偏轻发生,近年来稻蝗发生逐年减轻,预计发生面积约2.75万亩。发生时期5月下-9月,水稻分蘖至穗期。
2.1.9预计稻纵卷叶螟中等偏发生
受品种和近年来气候影响,稻纵卷叶螟在我市呈上升趋势,预计今年发生3万亩,中等偏轻发生,其中石林、寻甸中等发生。
2.1.10稻田草害
由于稻田除草剂应用广泛,预计轻发生,发生面积25万亩。发生时期为3-4月水稻秧田幼苗期,大田发生时期为5月,水稻处于苗期。
2.2玉米病虫害
预计玉米病虫害发生140.9万亩次,总体上病害中等发生,虫害中等偏重发生。
2.2.1预计玉米丝黑穗病偏轻发生
预计玉米丝黑穗病为偏轻发生,玉米连作时间长的地块及冷凉山区发生稍重,全市发生面积为1.5万亩左右。
2.2.2预计玉米大、小斑病中等发生
全市预计发生面积为27万亩,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禄劝、安宁、晋宁局部地区为偏重发生,发生时期6月中旬-9月,玉米苗期至成熟期。
2.2.3预计玉米锈病中等发生
预计玉米锈病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31万亩。发生时期6月中旬-9月,玉米苗期至成熟期。
2.2.4预计玉米灰斑病中等发生
预计玉米灰斑病中等发生,禄劝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0.03万亩左右,发生时期为6-9月,玉米拔节至成熟期。
2.2.5预计玉米螟虫中等偏重发生
预计玉米螟虫为中等偏重发生,玉米螟虫近年危害呈上升趋势,主要为大螟和玉米螟混合危害,预计发生30万亩左右,大螟危害有超过玉米螟的趋势。发生时期5月下旬-9月,玉米苗期至穗期。
2.2.6预计玉米粘虫中等发生
玉米粘虫取食寄主较多,预计为中等发生,在玉米作物上发生11.89万亩。发生时期6月-7月,特殊情况下后期发生重。
2.2.7预计玉米地下害虫中等偏重发生
危害玉米的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预计为中等偏重发生,石林、东川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0.7万亩。发生时期为5月,玉米苗期。
2.2.8玉米地草害
预计玉米地草害中等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60余万亩。发生时期为雨季开始后。
2.3马铃薯病虫害
预计马铃薯病虫害发生25万亩次,中等发生。
2.3.1马铃薯晚疫病中等发生
预计马铃薯晚疫病中等发生,寻甸偏重发生,全市发生面积约11万亩,发生时期为雨季开始后。
2.3.2预计马铃薯早疫病中等偏轻发生
预计马铃薯早疫病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3万亩左右。
2.3.3预计马铃薯环腐病偏轻发生
预计马铃薯环腐病偏轻发生,全市发生1.5万亩。
2.3.4预计马铃薯地下害虫中等发生
预计马铃薯地下害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8.2万亩。
2.3.5预计马铃薯斑潜蝇中等偏轻发生
预计马铃薯斑潜蝇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为5万亩左右,主要在苗期发生造成危害。
2.4农田鼠害
我市农田害鼠主要是卡斯小鼠、褐家鼠和黄胸鼠,由于近年来农户采取防治措施,同时养猫数量增加,农田生态有所好转,对鼠类的增长有一定控制作用,预计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46.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