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简介通知公告新闻动态党建工作病虫测报农药管理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药药械政策法规植保知识与技术县区动态
七月粮食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测及防治建议
发布时间:2013-06-25 22:44
作者:

2013年仍然是春旱较重年成,5月以来各县区均有不同程度降水,大部分县区雨季开始时期较常年特早,是2007年以来最早年。6月份春耕结束,目前水稻、玉米长势正常,要保证小春损失大春补,中耕管理和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非常重要。据气象部门预报6月我市进入主汛期,大部分县区雨水较去年同期偏多,较常年同期略少,局地暴雨、大暴雨等强降水天气明显增多,预计6月露地地下害虫会有所下降,但局地田间易形成高温高湿小气候适于多种病害发生。各县(市)区植保部门应树立抗病虫夺丰收的意识,加强对大春粮食作物病虫鼠害的监测、预警,及时指导防治,尤其对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积极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确保今年大春生产安全。

一、 稻飞虱发生提早,发生面积大,中等发生

今年云南省南部早稻区稻飞虱迁入早、迁入时期集中,早稻大田发生严重,中稻大田轻于去年;灯下虫量大,白背飞虱占总量94%以上。总虫量少于去年同期。

6月上旬,稻飞虱在昆明各县区普遍开始发生,以白背飞虱为主,总体表现为发生期提前,南北县区同期发生,危害程度较去年同期偏轻。截止614日,全市发生面积2.1万亩,与去年同期持平。主害区东川区稻飞虱发生较去年早1周,68日调查田间平均虫口密度为975/百丛,部份田块虫口密度为1800/百丛,比去年同期减少37%,田间成虫若虫比为16.8。昆明市最早迁入点晋宁夕阳64日监测田间虫口135/百丛,仅为去年同期的1/18,成若比11.25。除安宁外大多数县区田间若虫量大于成虫量,若虫量约占76.56%,低于去年同期。

预计6月下旬-7月上旬稻飞虱上升较快,普遍中等发生,局部中偏重发生。目前药剂防治稻飞虱时期较好,各发生县要及时组织、宣传,开展专业化统防和群众统防相结合的防治工作,对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8001000/百丛)的田块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高含量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醚菊酯、吡蚜酮等高效低毒药剂进行防治,成虫数量偏高的田块可与80%敌敌畏混合使用。在以上药剂中加入有机硅助剂可大大提高药液的粘着和延展,提高防效。

二、水稻螟虫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2012年冬季寻甸监测点三化螟越冬基数较高,秧田期成虫数量大,监测期间监测点每亩秧田三化螟成虫累计65195头,是去年同期的1.8倍,卵块3723块,是去年同期的1.89倍。蛾始盛期427,较去年早8天,发蛾高峰期430,较去年早6天。东川监测点灯诱二代三化螟529始见,性诱剂监测二代二化螟成虫65始见。

614,全市共发生三化螟2.28万亩,比去年同期略增,田间可见明显卷心苗,平均危害株率达0.5%,最高2.5%,低于去年同期,防治面积3.32万亩。水稻二化螟发生面积575亩。

出现卷心苗的稻田,6月内抓紧施药防治,可用3.6%杀虫双大粒剂1000/亩撒施,或50%杀虫单可溶粉剂100-120/亩拌毒土撒施,保持浅水层4-5天;或用25%杀虫双水剂100-200ml/亩、Bt乳剂2000倍液等喷雾,三化螟和稻飞虱混合发生区可选用40%氯虫・噻虫嗪(福戈)6-8/亩喷雾,对两种虫均有防效。

杀虫灯、黑光灯诱杀螟虫效果明显,二化螟、三化螟性诱剂诱杀效果好。

今年寻甸、东川三化螟偏重发生,一代虫量较大,各县植保站要做好对二代螟虫的监测,以便及时指导防治。

三、玉米地下害虫前期偏重发生,呈下降趋势

由于前期干旱,玉米地下害虫普遍偏重发生,局部早栽玉米地下害虫重发生。至614,全市共发生玉米地下害虫17.91万亩(含早春玉米),是去年同期的2.95倍,平均危害株率3.4%,最高危害株率33%,平均百株(塘)虫量4.7头,最高百株(塘)虫量59头,累计防治31.11万亩。

今年雨季基本正常,但雨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在玉米萌芽后耕层水分不足的地下害虫发生重。6月进入主汛期,土壤水分近饱和状态不利于地下害虫发生。预计地下害虫呈下降趋势,大面积危害减轻。近年来以金针虫、网目拟地甲为主的地下害虫危害玉米呈上升趋势,使用包衣种或在播种时塘施辛硫磷、毒死蜱或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效果更好,出苗后发生的,也可喷雾防治补救但效果不理想,选择毒死蜱、丁硫克百威或氟氯氰菊酯(百树得)乳油制剂兑水,于黄昏喷雾幼苗及根周土壤,对地老虎、蝼蛄效果较好。

四、玉米螟等食叶害虫危害突出

处于苗期的大面积玉米普遍受到玉米螟、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等食叶害虫危害,截止614已发生6.54万亩(含早春玉米),是去年同期的4.57倍,平均百株虫量1.7头,低于去年同期。据调查发现,几种害虫均有一定钻蛀性,除玉米螟外,其他害虫危害也会出现类似“排孔”的危害症状。由于前期干旱,5月晋宁、宜良局部早栽玉米地蝽类害虫危害突出。6-7月是昆明市高温时段,这些害虫仍将继续危害,在玉米喇叭口撒施辛硫磷颗粒剂可以兼防多种害虫,且持效期较长;叶面喷雾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杀死)等菊酯类农药对蝽类有防效。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BT)每亩100-200加细沙土灌心安全有效。

五、加强对粘虫的监测

近几年来,我市粘虫均为轻至偏轻发生,但是去年局部地区出现2代粘虫严重危害玉米的情况。

寻甸县小草把诱蛾产卵:521开始挂“小草把”诱粘虫产卵,528开始诱到卵块,比去年偏早2天,至68累计诱到卵块21块,总粒数1690粒,不足去年的1/2。常年611-13日进入高峰期。

东川区糖醋盆诱蛾:529支盆,531日始见,较去年同期提前。截止613日,共诱到粘虫46头,雌雄比为11.09612日进入发蛾高峰期。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防治粘虫的关键时期,各地要加强田间发生监测,于粘虫低龄幼虫期针对田间虫量指导防治,可选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药剂喷雾防治,如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溴氰菊酯(敌杀死)、乙酰甲氨磷、敌敌畏等。

六、水稻叶瘟开始发生,警惕稻瘟病流行危害

截止614,全市水稻叶瘟发生2300亩,较去年同期发生面积大。雨水充足是主要原因。进入主汛期以来,虽然气温持续偏高不利于病害发生,但是由于时晴时雨及单点暴雨情况较多,尤其是排灌条件差的冷浸田,要警惕稻瘟病流行危害。6-7月如果遭遇连阴雨天气,有可能形成稻瘟病流行条件。各县区要加强对稻瘟病的监测,尤其对感病品种种植区、稻瘟病老病窝进行重点监测,一旦有发生,及时培训指导,对发生稻瘟病的田块进行挑治,对未发生田块进行药剂预防。防治药剂可选用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250倍、或50%异稻瘟净乳油120-160毫升/亩、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75-100毫升/亩、或40%硫磺.三环唑160-200毫升/亩等药剂控制叶瘟。

七、注意杂草防除

6月是农田杂草的主要危害时期,水分充足有利于杂草滋生,近年来旱地杂草危害较重,行间覆盖如秸杆覆盖、地膜覆盖(尤其是黑色地膜)对杂草生长有抑制作用,作物已经出苗的可人工薅除,使用除草剂的宜采用定向喷雾。

水稻田茎叶处理防除杂草:水稻移栽后未及时进行杂草化学防除的田块,可于杂草1-3叶期时,用2.5%五氟磺草胺(稻杰)油悬浮剂进行茎叶处理,用药量40-80ml/亩,对稗草、一年生莎草以及多种阔叶草均有良好的防效。

旱地茎叶处理防除杂草:玉米播后苗前未进行土壤处理的田块,可于玉米出苗后,杂草2-4叶期时喷施25%砜嘧磺隆(宝成)水分散粒剂5-6/亩定向喷雾(注意不能用于玉米制种和甜玉米),可有效防除玉米地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降低杂草对作物的危害。

八、密切关注农田鼠害

20135月鼠情监测点田间鼠密度0.3%-1.8%,较4月低,高于去年同期,低于防治指标。6-7月处于各种作物生长期,预计鼠害偏轻发生,请各地密切关注田间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