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第11期
昆明市植保植检站 2013年7月9日
局地粘虫大发生
昆明属于粘虫二代危害区,常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是幼虫危害盛期,近年来多数年成轻发生。去年7月上旬局部地区粘虫偏重发生造成损失较大。今年大部分地区正常进入雨季,6月总体天气情况与去年和常年同期相比是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日照明显偏长。7月气象预报与去年同期与相近。由于6月我市出现阶段性高温干旱气候,有利于害虫发生,7月上旬全市范围粘虫均呈偏重发生态势。晋宁县晋城镇盐城村委会某干涸水塘杂草上粘虫大发生。5-6月气候温暖多湿,有利于该害虫产卵和幼虫生长。
一、粘虫监测情况
(一)寻甸监测点5月21日开始用小草把诱粘虫卵,5月28日始见,较去年同期早2天,比2011年早5天,6月5日-6月13日为诱卵高峰期,开始时间较常年早约5天。6月24日止全代累计诱卵块48块,较去年同期64块减少25%,较常年同期减7.7%,总粒数4832粒,较去年少22.22%,较2011年增12.3%。6月24日水稻大田平均虫口密度1.36头/�O,幼虫1-3龄。
(二)东川监测点5月29日糖醋盆诱蛾,5月31日始见,6月13-18日为发蛾高峰,较寻甸监测点产卵高峰迟,高峰期日平均诱蛾量45.8头。去年同期未见。
二、当前粘虫发生情况
(一)水稻粘虫中等至中偏重发生:截止7月8日,全市水稻粘虫发生面积6.2万亩,是去年同期的2.1倍,总体中等发生,偏重至重发生面积0.6万亩。平均危害株率30%,平均幼虫虫口密度14.4头/百丛,最高500头/百丛。禄劝翠华、石林板桥及东川、寻甸部分田块发生较重。
(二)玉米粘虫中偏重至重发生:截止7月8日,全市玉米粘虫发生面积17.3万亩,是去年同期的3.5倍。偏重发生以上面积5.2万亩,平均危害株率56.5%,平均百株虫量19.25头,最高121头/百株,最高单株虫量3头。
(三)局地粘虫大发生:7月8日调查,晋宁县晋城镇盐井村委会沙地河村一长草凹地(原为水塘),草地面积约1500�O,禾本科杂草为主,约5天前粘虫幼虫大发生,虫体浓黑色,白色背中线和红褐色头盖明显。目前草地上每平方米粘虫幼虫150-250头,禾本科杂草只剩短茎,水花生基本完整,蓼科杂草有吃痕。由于草地上食源已缺,幼虫以群体向有作物的偏坡方向扩散,草地偏坡以上15米范围的禾本科埂草已吃光,玉米地严重受害,最高单株幼虫达16头,剩余幼虫仍在快速扩散。晋宁县农推中心和晋城镇农科站已采取应急控制措施。除温度条件外,凹地前期潮湿的环境适宜粘虫产卵、丰富的禾本科杂草食源使幼虫快速生长,各种条件造成此地粘虫大发生。
三、发生趋势和防治建议
目前发生的粘虫幼虫80%以上处于4-6龄暴食期,预计危害盛期会持续到7月中旬,玉米重于水稻,大面积危害程度略轻于去年,但受害面积大大超过去年。当前虫龄较大,增加了药剂防治难度。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立即组织防治。
1、有条件的稻田,利用稻田放鸭可以有效降低虫量。
2、大发生草地,趁幼虫尚未完全迁出人工踩踏可消灭多数幼虫。
3、药剂防治:百株虫量15头即可施药。水稻粘虫选择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或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或30%乙酰甲胺磷乳油300倍,等药剂兑水喷雾,严重田块可选择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00倍,可以兼治螟虫。玉米及其他旱地作物粘虫,可选择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功夫菊酯)或2.5%溴氰菊酯乳油(敌杀死)1500-2000倍兑水喷雾,乙酰甲胺磷有效,也可选择有机磷类与酯类现混现用。兑水喷雾时兑入3000倍有机硅助剂或洗洁精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