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农药使用概况
统计11个县(市、区)调查数据,7月昆明地区农田平均农药防治率(农药防治面积占种植面积的比例,下同)为61.38%,较去年同期高20个百分点,其中防虫40.74%,比去年同期增3个百分点,防病21.66%,比去年同期增3.5个百分点。7月稻田防治率74.7%,较去年同期增近20个百分点,其中稻田防虫59.9%,防病37.8%%;玉米防治率50.9%,较去年增11个百分点,其中玉米地防虫35.8%;蔬菜防治率83.5%,比去年高26个百分点;花卉防治率85.58%,低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
农药使用量较大的主要是用于防治粘虫、稻飞虱、稻瘟病、蔬菜花卉果树白粉病和霜霉病、白粉虱等用药。杀虫剂农药使用种类有机磷类乙酰甲胺磷辛硫磷、毒死蜱、乐果等;菊酯类有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及其混剂;其他农药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阿维菌素、灭蝇胺、噻嗪酮、阿维菌素、甲维盐等。杀菌剂主要以防治水稻瘟病的三环唑、稻瘟灵;广谱性的多菌灵、甲基硫菌灵;预防药剂百菌清、代森锰锌、代森锌;防治斑点病和灰霉病的异菌脲、嘧霉胺、腐霉利;防治白粉病的三唑类杀菌剂;防治霜疫霉病的甲霜灵等。从农药使用种类看,高效低毒农药占比例较大,蔬菜和果树上农药使用种类安全。
二、安全用药建议
大春生产进入中后期管理阶段,由于近期高温强日照与降雨交替,随着田间小气候多变,病虫害的发生变化也较大。预计大春生产中后期,防治农作物病害使用农药会增加,防治害虫的农药相对减少。
由于田间温度较大,喷雾防治时注意尽量减少用水量,兑药时加入0.5%的有机硅助剂有增效作用并且能减少施药量,晴天上午施药有利于叶面药液快干,减少水分驻留。严格控制大棚温湿度、暴雨后及时排水。本季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及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防效好。
露地施药应注意天气变化,降雨前不要施药以免影响防效、造成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禁止在沟渠和河道中清洗喷雾器和药桶,或将清洗后的污水倒入沟渠河道。禁止将农药包装材料丢弃在田间地头。
气温超过30度时不要施药,大棚作物宜清早施药,施药时注意通风透气,防止农药中毒。
对于生长不正常的作物,正确区分是否属于生理性病害。雨季淹水后暴晴,极易造成作物死苗或黄化,大棚作物某些生理性干旱与病毒病症状相似,不要盲目施药,增加环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