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以来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小春作物病虫害普遍发生。目前小麦多数进入孕穗期,蚕豆、油菜也处于生殖生长阶段,此期病虫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较大,各地要立足防灾减灾,在加强田间管理的同时,密切注意以小麦条锈病为主的小春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组织防治。
截止2月10日,全市小麦锈病(以条锈为主)累计发生2.93万亩次,是上年同期的3倍多,主要发生区域禄劝、东川、石林,平均病叶率达21%,最严重的田间病株率达100%,小麦白粉病累计发生面积也较上年同期增加65.6%。当前小麦病害是近3年同期发生最重的一年,前期墒情较好田间湿度大、小麦生长旺盛等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当前小春作物蚜虫危害也较突出,至2月10日,小春作物蚜虫累计发生23.57万亩次,超过上年同期的2倍,平均密度298.7头/百株,小麦蚜虫平均密度略低于上年,蚕豆、油菜蚜虫平均密度均高于上年同期。
预计2月中旬以晴好天气为主,随着气温上升湿度下降,预计蚜虫种群数量近期有一个较快的上升过程,小麦病害发生程度也会有所上升,各地要加强监测,及时防治。尤其要警惕病害流行,墒情较好作物群体较大的小麦田地,2月中旬选择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防治小麦条锈病1次,可兼治白粉病。蚜虫发生株率达到10%的,选择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或5%啶虫脒1500倍,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2500倍兑水喷雾,喷雾时每15公斤水约加入3毫升有机硅(或洗洁精)有增效作用。
由于风大,施药时宜选择上午微风时,不要顶风施药,保证操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