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大春粮食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当前小春粮食作物已收获,病虫害发生已成定局。4月是大春作物育秧时期,粮食作物病虫害以水稻秧田为主,据统计,4月下旬水稻育秧进度已超过95%,育秧面积达3.35万亩。部分县区玉米已移栽,完成栽种面积17.58万亩,占计划总面积的16.6 %。2014年4月下旬各地有不同程度降水,5月各县区将陆续进入雨季,是水稻栽插和玉米播种的关键时期,防好苗期病虫害是保证大春粮食安全的基础。
一、2014年小春病虫害发生实况
据植保部门统计,截止4月20日,全市小春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117.75万亩次。其中小麦病虫害发生42.24万亩次。大麦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15.60万亩次,蚕豆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33.22万亩次,油菜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15.53万亩次,豌豆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11.16万亩次。
小麦蚜虫发生面积18.26万亩,最高蚜量2750头/百株。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8.62万亩,平均病叶率10.79%,高于去年同期,主要发生区域东川、禄劝、寻甸、石林。小麦白粉病发生13.66万亩,平均病叶率10.89%。除小麦外的小春作物,主要虫害是蚜虫,病害有大麦白粉病、蚕豆赤斑病、锈病、油菜霜霉病、豌豆白粉病等。全市累计防治小春病虫害面积221.14万亩次。
二、4月病虫害监测情况
据昆明市水稻病虫害监测点监测结果,性诱剂监测点秧田诱虫,东川区每种害虫设3个诱捕器,3月17日设置3月18日始见,至4月20日止,一代二化螟成虫累计诱蛾量达103头,三化螟成虫诱蛾量96头,二化螟和三化螟诱蛾总量低于去年同期。寻甸县各设5个性诱捕器,4月4日设置,二化螟4月13日见,始见期较去年同期晚1周左右,4月诱二化螟蛾量99头,仅为去年同期的39.9%;三化螟始见4月16日,4月诱219头;田间调查三化螟卵块 4月22日始见,发蛾高峰在4月29日,平均每亩蛾量2316头,在4月30日,2013年平均每亩蛾量是2014年的3.44倍,每亩卵块数量2014年约为2013年同期的60%。三化螟成虫和卵块数量均低于去年同期。
据昆明市玉米病虫害监测点监测结果,性诱捕器诱成虫,东川区玉米螟成虫始见3月29日(玉米苗期),至4月16日止(大喇叭口期)三个诱捕器累计诱虫70头。石林玉米螟成虫始见4月14日(玉米抽雄期),较去年同期早13天,至4月30日共诱成虫26头,高于去年。富民玉米螟监测点,玉米尚未播种,玉米螟诱虫量为0。
田间调查,水稻秧田青立枯病轻于去年同期,生长期玉米有棉铃虫危害。
三、5月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一)5月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
1.水稻秧苗青立枯病偏轻发生:水稻秧苗青立枯病会导致秧苗生长衰弱,尤其播种稍晚的旱育秧田块症状明显,请各地加强对水稻秧苗青、立枯病的调查、监测,并及时进行生产防治。
2.水稻螟虫成虫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目前昆明市大部分地区水稻处于进入移栽育秧期,是常年一代螟虫成虫羽化期,主要发生区域寻甸、东川、石林等,田间越冬虫量较大,秧田监测结果成虫和卵块数量较去年少,预计发生较去年轻。
3.水稻恶苗病轻发生:由于种子处理技术成熟推广,恶苗病近年均为轻发生,主要发生在未进行种子处理或种子处理技术不规范、药剂使用不当的田块,主要发生时期为4-5月,水稻苗期。
(二)5月水稻病虫害防治建议
1.农业防治:秧苗长势差的,可增施磷、钾肥或叶面肥,促进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加强栽培管理,拔秧要尽可能避免损根。做到“五不插”:即不插隔夜秧,不插老龄秧,不插深泥秧,不插烈日秧,不插冷水浸的秧。清除病残体,移栽进时拔除病株并销毁。
2.物化防治:杀虫灯、黑光灯诱杀螟虫效果明显,二化螟、三化螟性诱剂诱杀效果好。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田间连片设置性诱剂和杀虫灯诱杀成蛾,降低成虫量,同时人工除去卵块。
3.重视水稻送嫁药:当前尚未移栽的秧田及时喷施“送稼药”,可选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60―75毫升/亩、50%多菌灵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秧苗防治,预防水稻叶瘟病,同时控制本田期病源基数。螟虫成虫集中危害区域秧田,移栽前1周喷施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1000倍。
(三)5月玉米害虫发生趋势
1.玉米地下害虫中等发生。播种期至苗期玉米主要面临地下害虫危害,近年来地下害虫呈上升趋势。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网目拟地甲等地下害虫造成死苗、缺苗,近年来对玉米危害损失较大。
2.早栽玉米棉铃虫局部中等发生。棉铃虫幼虫取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状,有时咬断心叶,造成枯心;幼虫可转株为害。为害果穗时,常把花丝吃光,并咬食幼嫩籽粒,除造成直接产量损失外,还可加重穗腐病发生。
3.早栽玉米螟虫中偏轻发生。处于苗期的大面积玉米普遍都会受到玉米螟等食叶害虫危害,影响玉米生长发育,造成玉米空杆和倒伏,在一般年份也会减产3―5%,同时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今年监测点玉米螟成虫发生时期较去年早,处于苗期玉米受害较突出。
(四)5月玉米害虫防治建议
1.农业防治
播种前深翻土地,拣除害虫残体及土室。
2.物化防治:5月上旬是棉铃虫成虫发蛾期,用杀虫灯、或杨枝把诱蛾可集中消灭大量成虫,对减少当地虫源作用较大。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可有针对性消灭玉米螟和棉铃虫成虫。
3.生物防治:用赤眼蜂,一公顷地20万―到30万头蜂,放蜂时间是在玉米螟产卵高峰期,每隔5―7天放1次,一般放2次;放蜂点数为一公顷地20―25个点;把蜂卡别在玉米上部叶片的背面。
4.化学防治: 防治地下害虫建议使用包衣种或在播种时塘施辛硫磷、毒死蜱或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效果更好,出苗后发生的,选择毒死蜱、丁硫克百威或氟氯氰菊酯(百树得)乳油制剂兑水,于黄昏喷雾幼苗及根周土壤,对地老虎、蝼蛄效果较好。防治棉铃虫建议于幼虫三龄前选择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4%甲氧虫酰肼2000倍液等农药叶面喷雾。
(五)农田鼠害
农田鼠情监测点4月平均捕获率1.53%,较上月下降16.8%,低于防治指标。各地鼠害发生情况不同,应结合当地田间危害情况,及时防治,避免种、苗受害。
(拟稿:汤静莹)
5月蔬菜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随着气温升高、5月进入雨季后湿度增大,菜地农田小环境将逐渐进入高温高湿状态。昆明市4月播种的蔬菜种类中白菜、甘蓝和绿叶蔬菜约占44.5%,茄果类蔬菜占7.7%,瓜类豆类10.5%,这几种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市蔬菜面积的60%以上,也是病虫害发生较重的作物。5月进入雨季,蔬菜各种病害将上升危害,也将进入菜青虫、小菜蛾、棉铃虫等食叶害虫主害期,病虫害防治压力较大。
一、4月病虫害发生情况
4月是昆明蔬菜害虫发生春季高峰,害虫种类以蚜虫、蓟马、斑潜蝇等小型害虫为主。植保部门统计,蔬菜主产区病虫害发生面积21.42万亩次,病虫害发生面积是上月的2倍多。最突出的病害是豆类、瓜类等蔬菜白粉病,中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3.47万亩;其次是十字花科根肿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85万亩;叶菜类霜霉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66万亩;叶菜类和茄果类病毒病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0.52万亩。主要虫害是蚜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8万亩;斑潜蝇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4万亩,蓟马中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25万亩,白粉虱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9万亩。
晋宁县监测点4月30日调查,蔬菜病毒病平均危害率(田块,下同)30%,危害株率3%,最高危害株率20%(番茄);西葫芦白粉病危害率90%,最高危害株率100%,豌豆白粉病危害率40%,最高危害株率60%。西兰花上蚜虫危害率100%,小菜蛾危害率80%,根肿病危害率30%,夜蛾类危害率10%。黄瓜上蓟马普遍危害,危害率50%,危害株率最高达100%,最高虫量15000头/百株。番茄白粉虱危害率50%,危害叶率45%,最高百株虫量180头。
宜良监测点4月24日调查,叶菜类斑潜蝇成虫危害率60%,菜青虫危害率5%,西葫芦白粉病危害率20%。
晋宁豌豆粘虫纸监测点,潜蝇成虫3月下旬达最高峰,蓟马成虫4月上旬达最高峰。4月下旬平均诱潜蝇成虫354头/张,诱蓟马83.25头/张,均呈下降趋势。
晋宁性诱剂监测点监测:3-4月甜菜夜蛾诱蛾量207头,较去年同期增1.3倍;斜纹夜蛾诱蛾量457头,约为去年同期的1/5;小菜蛾诱蛾量93头,大大高于去年同期。其中4月较3月诱蛾量甜菜夜蛾增52.4%,斜纹夜蛾增36.8%,小菜蛾增110%。
二、5月病虫害发生趋势
根据气象情况、作物布局及前期病虫害发生情况,预测5月多种蔬菜病虫害将呈上升趋势,预计总体中偏重发生。
其中普遍重发生的是瓜类、豆类白粉病,茄果类、莴苣类病毒病;普遍中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的是黄瓜蓟马,豌豆枯萎病。
叶菜潜蝇类、豌豆潜蝇类番茄、瓜类蚜虫危害不减,黄瓜白粉虱呈上升趋势,叶菜类霜霉病等均呈中等发生态势。
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开始发生,呈中偏轻发生趋势;小菜蛾较去年重,中等发生。
高温高湿状态下,蔬菜根部病害加重,枯萎病、软腐病、根肿病及根结线虫病危害上升,呈局部偏重发生趋势,特别是老蔬菜产区,长期连作菜地,易表现连作障碍。
三、5月蔬菜病虫害防治建议
1、农业防治:地势低洼菜地,注意提前做好防涝、排水设施,防止大雨后积水沤根,引发根腐。雨后及时排湿,大环境湿度增加时,注意调节大棚内温湿度。地下水位较低的菜地,注意保证大棚作物土壤水分供应,避免作物生理性病害。
连作或老菜地作物表现为全株死亡的病害,建议从整地时土壤改良入手,于栽种前采取用客土更换30厘米耕层土,或亩施1.5吨优质有机肥(以厩肥为好),或施用生物菌肥,旋耕后再整地。已栽种的,苗期选择微生物菌肥灌根、或氨基酸叶面肥喷雾对提高抗性有一定效果。
2、物化防治:各种蛾类成虫相继羽化,5月开始使用杀虫灯可以诱杀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成虫。
3、蓟马及病毒病药剂防治:防治目前最突出的病毒病,防治传毒害虫很重要。对于育苗移栽的蔬菜,苗期开始防治蓟马,有效药剂有多杀霉素(菜喜,2.5%悬浮剂800倍液),噻虫嗪(阿克泰,25%水分散粒剂2000-4000倍灌根、或6000倍液喷雾),乙基多杀菌素(艾绿士,60%悬浮剂1500倍液)等。
前作病毒病重的菜地,建议轮作,改良土壤环境,合理施肥,增加作物抗性。防治药剂可以选择几丁聚糖、氨基寡糖素、菇类蛋白多糖等诱抗剂从苗期开始喷雾,10天一次,至少施用3次,并于发病初期加入防病毒药剂(宁南霉素、盐酸吗啉胍及其混剂)叶面喷雾防治。
病毒病目前没有特效药剂可以控制,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防治蓟马和病毒病,施药液量建议较正常增加30-50%,施药时每15升水加入5克有机硅助剂有增效作用。
(拟稿:李志敏)
5月果树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2013年冬季我市气温较去年同期偏低,且出现了4次雨雪天气,利于果树休眠,3月以来气温上升,无明显“倒春寒”天气出现,5月上旬的几次降雨,均较利于梨、苹果、葡萄等果实的膨大生长。进入5月,果树普遍处于幼果期,根据预测今年我市雨季开始偏早,随着降水的增加,要重点做好果树病害的预防工作。
1、梨黑星病
据呈贡监测点调查,当前田间尚未观察到黑星病发病症状,但由于今年5月上旬出现几次降雨过程,根据气象预测今年雨季来临稍偏早,因此要做好黑星病的预防工作,套袋果在套袋前均匀喷施治疗剂,可选用苯醚甲环唑(世高)、腈菌唑(信生)、醚菌酯(翠贝)等药剂。未套袋果于降雨后及时喷施代森锰锌(大生M-45或大生富)等保护剂进行预防保护,间隔10-14天。同时加强田间观测,一旦出现病斑后,及时喷施以上治疗剂。
2、梨木虱
通过连续6年的防治,果农已形成对梨木虱的防治意识,梨木虱成为梨树主要防治对象之一。今年由于前期气温较高,梨木虱的发生较去年同期稍偏重,据呈贡监测点调查,今年梨木虱于3月中旬开始孵化出第一代若虫,较去年推迟,4月下旬梨木虱危害株率达70%,百枝虫量211头,较去年同期偏高,但较4月上旬虫量下降了64%。目前梨树已进入幼果期,正是药剂防治梨木虱的第四个主要时期,应赶在若虫未潜入分泌物内之前及时进行防治。可使用25%噻虫嗪(阿克泰)5000-6000倍、10%吡虫啉2000倍+1.8%阿维菌素3000倍进行防治,视田间虫情决定防治次数。套袋果应施完药后再套袋。
3、杨梅果蝇
5月杨梅已逐渐进入着色成熟期,随着杨梅的成熟,果蝇将开始危害。由于杨梅无果皮,鲜食为主,因此果蝇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杨梅园在杨梅成熟前应及时清除果园内的垃圾、粪肥及杂草,减少虫源。于5月中旬放置糖醋液加敌百虫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地方连片放置效果更好。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摘,并清除地上落果,减少果蝇繁殖场所。不提倡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树冠喷雾,发生重的果园可于成熟中后期喷施2.5%多杀霉素(菜喜)悬浮剂1-2次,降低虫量。
4、红蜘蛛
随着气温上升,果树上的红蜘蛛虫量开始增多,葡萄、苹果、杨梅等果树上均有红蜘蛛危害,于发生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阿维菌素、尼索朗、克螨特、卡死克等杀螨剂进行防治,以上药剂可与柴油乳剂混用,也可选用敌死虫等矿物油进行防治。施药时主要喷施叶背。杨梅上红蜘蛛的防治当前可暂时停止,待杨梅采摘结束后结合修枝进行。
5、蚜虫
今年梨树蚜虫中等发生,较去年同期稍偏重,但4月下旬虫量已呈下降趋势,较4月上旬下降了57.9%,百枝虫量为260头,进入5月,随着降雨增多,蚜虫的发生继续受自然因素控制,虫量将继续下降,除密度较大的果园外,其他不需再进行专门药剂防治。
(拟稿:太一梅)
5月鲜切花卉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去冬今春以来,除情人节由于切花产量低花价较好外,花卉市场一直较疲软,很大程度影响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5月中“五.一”节、“母亲节”市场促销,目前尚未表现出预期的涨幅。由于切花不属于必须的消费品,小种植户花卉生产受市场影响很大,花卉病虫害的发生也更多的受小种植户管理水平的影响,加上缺乏土壤管理的意识,小种植户租种出现的土壤问题更突出。因此,从病虫害防治的角度看,以引入公司和培植种植大户发展切花生产,比引导农户大面积种植切花更明智。
一、4月切花病虫害发生实况
据不完全统计,4月昆明切花主产区病虫害发生面积5.06万亩次,蓟马、斑潜蝇、白粉虱和蚜虫是主要害虫,病害最突出的是白粉病,其中花卉蓟马发生面积1.8万亩,白粉病发生面积1.3万亩。
花卉病虫监测点4月30日定点调查,非洲菊斑潜蝇危害率(棚,下同)100%,危害叶率22%;灰霉、褐斑病危害率50%,危害叶率10%;白粉虱危害率100%,危害叶率50%。石竹枯萎病危害率10%,死亡率2%;玫瑰白粉病危害率50%,危害枝率20%。非洲菊斑潜蝇和白粉虱较去年重,玫瑰红蜘蛛局部棚块发生重。
粘虫纸诱虫调查,玫瑰大棚内蓟马诱虫高峰是4月中旬,平均诱虫量1131头/张,与去年同期持平;非洲菊大棚平均诱斑潜蝇成虫量64.5头/张,低于去年同期,呈下降趋势。
二、5月切花病虫害发生趋势
1.虫害
目前大面积生产的切花存在放荒现象,尚未采收和修剪的花朵内蓟马数量较大。虽然5月进入雨季,大环境环境湿度增加,但温度较高,湿度较小的大棚仍然适宜红蜘蛛、蓟马生长,预计红蜘蛛中等发生,玫瑰、非洲菊、石竹均有危害,蓟马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危害多种花卉。棉铃虫、夜蛾类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主要危害玫瑰、非洲菊、石竹。非洲菊上白粉虱中等发生。
2.病害
白粉病仍然是危害玫瑰和非洲菊的主要病害。5月大棚内容易出现高温高湿状态,会造成石竹枯萎、非洲菊根腐病危害加重,预计根部病害中等发生。
由于蒸发量大,土壤水分供应不足时易出现元素缺乏等生理性病害,特别是连作时间较长的大棚。
三、5月花卉病虫害防治建议
1、农业防治:建议轮作。换茬时增施优质有机肥,改良土壤。清洁田园,及时修剪清除病虫残枝,清除无价值的花朵。合理调节大棚温湿度,注意保温保湿。
2、物理防治:利用夏季高温对大棚进行消毒处理。选择晴好天气,栽种前清洁田园、施肥、翻耕土壤,然后大水温灌,后用地膜覆盖,通过提高土壤温度,可杀灭耕层内残存的部分病虫害。大棚玫瑰,头天浇水,上午密封棚膜,让棚温升高,保持2小时左右,再逐渐散热,高温闷棚对白粉病有明显控制效果。
有条件的利用防虫网,可有效阻隔蛾类害虫进入产卵。
3、花卉红蜘蛛药剂防治:红蜘蛛喜干燥环境,棚内湿度增加对其发生有抑制作用。防治红蜘蛛,可结合浇灌进行,浇水后红蜘蛛向植株上部活动,此时施药效果更好。防治红蜘蛛的药剂可以选择联苯菊脂(10%乳油3000倍)、或联苯肼脂(爱卡螨,43%悬浮剂2000倍)、或螺螨酯(螨危,24%悬浮剂3000倍)、或阿维菌素(5%乳油3000倍)等,每亩兑水100升叶面喷雾。
(拟稿:李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