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简介通知公告新闻动态党建工作病虫测报农药管理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药药械政策法规植保知识与技术县区动态
适时组织统防统治,严防稻飞虱暴发危害
发布时间:2014-06-18 11:16
作者:

稻飞虱是危害水稻的重要迁飞性害虫,一旦暴发危害,短期内会造成重大损失。昆明地区自2007年暴发危害以来,2009年偏重发生,2010年中等发生,近3年均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今年水稻移栽后昆明稻区气温偏高,6月上旬,除禄劝外其它气象站点降雨量较历年偏多,各县区气温均偏高,田间小环境温暖闷湿。据气象预报,6月进入主汛期,全市以多云有阵雨天气为主,强降雨天气过程增多。小气候温度26℃,田间湿度大,生产上偏施氮肥,稻苗浓绿、密度大及长期灌深水,有利于稻飞虱繁殖,6月稻飞虱普遍开始危害。

截止6月15日,全市已发生稻飞虱1.65万亩。常年最早迁入地点晋宁县夕阳乡,2014年6月9日夕阳乡稻飞虱最高虫量510头/百丛,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近年来发生较突出的东川区小江流域,6月9日最高虫量1650头/百丛,是上年同期的2倍多,田间成若虫比例9:1;倘甸区金源乡,海拔1500M河谷地带,从去年开始稻飞虱发生较重,6月10日调查,水稻孕穗期,平均最高虫量5000头/百丛,最高单丛接近100头,田间卵量大。当前多地稻飞虱重于去年同期,预计后期呈加重危害趋势。目前我市水稻普遍处于拔节和孕穗期,各地应加强监测,警惕稻飞虱暴发危害。

防治稻飞虱有效药剂较多,主要有: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噻嗪酮”、有机磷类“毒死蜱”、氨基甲酸酯类“异丙威”、醚类“醚菊酯”、新烟碱类“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噻虫啉”、“烯啶虫胺”,等,要注意不同类型农药交替使用。近年来新烟碱类农药在防治稻飞虱上都有较好的表现,在若虫发生高峰期,虫口密度800头/百丛时,喷雾防治1-2次,可有效控制危害。

注意在中等以上发生区域,应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才能有效控制整个区域虫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