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大春粮食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进入7月,正是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扩散蔓延的主要时期,今年粮食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压力较大,各县(市)区植保部门应提高警惕,增强意识,对今年突出的病虫害加强监测、预警,并及时指导防治,有条件的地方针对稻飞虱、粘虫、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组织专业化统防,和群众防治相结合,提高防治效果,确保今年大春生产安全。
一、稻飞虱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今年我市稻飞虱为中等发生,是近3年来最重的一年,其中东川区、倘甸为局部偏重至重发生。至6月30日,全市发生面积达6.613万亩,发生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4.3%(统计数据较去年减少嵩明县),由于自6月中旬以来,我市东川、倘甸金源、寻甸、晋宁等县区陆续开展了统防统治,虫口密度下降较多,当前平均虫口密度为487.2头/百丛,比去年同期减少39.79%,但局部地区虫口密度仍很大,最高虫量达3169头(东川),目前防治了17.435万亩,前期发生重的地区,应视情况继续组织统一防治工作。
二、粘虫中等偏轻发生,局部中等
我市今年粘虫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玉米粘虫发生面积在玉米上的大于在水稻粘虫上的。
1、田间监测
寻甸县5月20日挂草把诱集粘虫产卵,5月26日开始诱到卵块,比2013年提前4天,至6月24日止全代共诱到卵块总数为去年同期的67.3%%,总粒数为去年的48.5%。诱卵高峰在6月13日,较去年早1天。
东川区糖醋盆诱虫,始见期6月9日,较上年晚9天,全代诱成虫总量是去年的2.8倍,且大量集中在6月9日-6月16日一周内。
2、田间幼虫发生情况
玉米种植区:至6月30日止,全市玉米粘虫发生6.35万亩,较去年同期偏多498%,平均危害株率为0.65%,最高达9%,平均虫口密度为1.125头/百株,最高达21头/百株,危害程度较去年同期轻,其中东川、富民局部略重。
水稻种植区:至6月30日止,全市水稻粘虫发生2.565万亩,较去年同期偏多5.2%,平均危害株率为0.8%,最高达7%,平均虫口密度为3.75头/百丛,最高达24头/百丛,目前为中等偏轻发生,在寻甸、禄劝、石林水稻产区可见危害。
3、防治建议
当前正是粘虫幼虫危害高峰期,也正是防治的主要时期,争取在粘虫幼虫三龄前开展药剂防治,4龄后粘虫即进入暴食期,防治难度大。在百株虫量30头以上可以施药防治,玉米粘虫药剂防治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克/亩,20%灭幼脲3号悬浮剂40克/亩,40%高氯・马乳油40毫升/亩,BT乳剂以及其它拟除虫菊酯类复配制剂。水稻粘虫防治可结合稻飞虱防治加入80%敌敌畏乳油100克/亩,不要使用菊酯类农药。
结合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枯黄叶,尤其是在田间管理中产生的枯叶、草屑及油菜秸秆,及时清出田间沤肥,可减少一部分虫卵量。
三、水稻螟虫即将进入二代危害,注意监测防治
近年来水稻螟虫在水稻主产区危害有上升趋势,今年秧田期监测点二化螟和三化螟发生量约为去年的1/3,二代螟虫诱蛾高峰期在7月中旬,7月下旬为适宜防治时期。各地要注意监测,及时组织防治。
四、稻叶瘟进入危害后期,提前预防穗瘟危害
进入6月以后,降雨增多,且多单点暴雨,天气时晴时雨,较利于稻瘟病的扩散蔓延。至6月30日,全市稻瘟病发生了1.415万亩,发生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26.74%,当前平均病叶率为4.725%,部分感病品种病叶率最高达14.7%,主要发生在寻甸、禄劝、石林、富民,寻甸局部田块发生重。
由于稻瘟病流行的生育时期气象条件较适合,7月水稻叶瘟扩展速度较快。当前水稻已进入孕穗末期,部分田块水稻已破肚,为正是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水稻叶瘟、预防穗瘟的和防治水稻叶瘟的主要时期,各县区要加强对田间病情发展的监测,同时也要对农户及时进行防治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的防治意识和防治积极性,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对于感病品种种植区、稻瘟病老病窝要及时进行重点防治,或组织专业化统防,及时控制叶瘟的扩散,并降低其损失预防。生育期较早的稻田已进入孕穗末期,要注意监测,及时防治穗瘟。
防治药剂可选用异稻瘟净100-150毫升/亩,40%富士一号75-100毫升/亩,7405%三%硫环唑20-25克/亩,兑水50-75公斤喷雾为主,也可选择20%稻瘟酰胺悬浮剂35-65毫升/亩进行喷雾处理。200-250毫升/亩等药剂控制叶瘟。在以上药剂中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可增强药剂在水稻叶片上的附着性、延展性,提高防治效果。
五、加强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监测,及时组织防控
当前我市大春马铃薯普遍进入开花期,6月中旬田间已出现中心病株,发生期与去年同期相近,发生面积较大。至6月30日,全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了4.7551万亩,较去年同期偏多409.9%,平均病株率达11.75%,最高达到61%(东川),主要发生在东川、晋宁、禄劝、寻甸、石林、呈贡。马铃薯晚疫病是流行性病害,低温、高湿、降雨的天气条件易造成流行,预计7月是我市马铃薯晚疫病扩散流行的主要时期,病害将呈上升趋势,各马铃薯种植县要加强对晚疫病的监控,可选用68.75%霜霉威盐酸盐+氟吡菌胺(银法利)悬浮剂800-1000倍、53%精甲霜灵・锰锌(金雷)WG500-700倍、72%霜脲氰・锰锌(克露)600-800倍、50%烯酰吗啉・锰锌(安克锰锌)WP、60%氟吗.锰锌WP500-800倍、氟吗.乙铝(快适5%、45%)水分散粒剂600-800倍、乙・锰等药剂对发病田块进行防治,并与80%代森锰锌(大生M-45)、70%丙森锌(安泰生)交替使用,以减缓药剂抗药性的产生,并降低防治成本。
六、玉米螟局部偏重
性诱剂诱虫监测点田间诱虫情况,越冬代玉米螟蛾始见期最早在东川,3月29日;其次在富民4月13日、石林4月14日;最晚在禄劝6月4日。由于昆明市各玉米产区气候及作物生育条件差异,玉米螟发生时期存在差异。较特殊的是富民县,越冬代玉米螟蛾羽化时期已持续了近3个月,目前田间成虫、卵、初孵幼虫、1-3龄幼虫共存,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玉米螟在我市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当前一代玉米螟已普遍危害我市大春玉米,至6月30日,全市玉米螟累计发生了3.741万亩,较去年同期减少53.2%,平均危害株率1.23%,最高7%。主要发生在寻甸、石林、富民、禄劝、宜良。目前大春玉米普遍处于5-9叶期,大嗽叭口期是玉米螟药剂防治的主要时期,可用1%辛硫磷颗粒剂拌细砂土从大喇叭口撒施,或用40%速灭杀丁4000倍液、2.5%敌杀死4000倍液、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玉米螟虫。
六、警惕玉米叶斑病的发生
由于近期降雨量较大,在前期干旱情况下田间湿度快速上升,预计玉米叶斑病将呈偏重发生趋势,局部地区甚至可能重发生。
玉米大斑病、锈病是危害我市玉米的主要病害,降水量充足田间湿度大会造成危害,目前玉米大斑病病斑零星可见,锈病则普遍发生,预计后期呈上升趋势。
玉米灰斑病是近年来传入我市的病害,由于所种植品种均对该病表现为感病,目前也已上升为我市玉米主要病害,该病的发生需要有高湿度,多雨寡照天气较利于其发生,要警惕其大面积发生流行造成较大损失。目前田间已出现玉米灰斑病小型病斑,各县(市)区植保部门要加强对玉米灰斑病的发生监测,并及时指导防治。
七、农田鼠害
根据鼠情监测点田间鼠密度调查,6月份田间平均鼠密度为1.87%,较5月高,低于防治指标。
(拟稿:汤静莹)
7月蔬菜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昆明市6月播种的蔬菜面积较5月持平略增,其中白菜、甘蓝和绿叶蔬菜约占50%,是全年面积比例较大的时期,茄果类蔬菜占10%,豆类8%,瓜类5%。病虫害发生较重的这几种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市蔬菜面积的70%以上。据气象资料,6月进入主汛期,各地均至少出现2次以上大降雨过程,旱情已解除,田间湿度上升。预计7月多云阵雨天气居多,且较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大环境高温高湿,大棚内温湿度不易控制,大棚和露地蔬菜多种病害将上升危害,应注意提前预防,对症下药。
一、6月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
6月昆明蔬菜病虫害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据植保部门统计,6月蔬菜主产区病虫害发生面积20.67万亩次,较上月增12.24%。其中病害发生面积5.79万亩,虫害发生14.88万亩。主要病害种类有白粉病、病毒病、霜霉病、根肿病,其中黄瓜白粉病、番茄病毒病、黄瓜霜霉病危害重,十字花科根肿病普遍发生;虫害主要是鳞翅目害虫和小型害虫。蔬菜主产区棉铃虫、甜菜夜蛾中偏重发生,主要危害辣椒、豌豆等;菜青虫、银纹夜蛾、小菜蛾混合危害十字花科叶菜,呈上升趋势。
晋宁县监测点7月3日调查,番茄病毒病危害率(田块,下同)达100%,平均危害株率25%,最高危害株率%;黄瓜白粉病危害率80%,最高危害株率100%;黄瓜霜霉病危害率75%,最高危害株率90%;豌豆枯萎病危害率50%,危害株率7%;豌豆白粉病危害率80%,危害株率65%。番茄白粉虱危害率50%,危害株率40%;西兰花小菜蛾危害率70%。
呈贡县6月30日调查,西兰花上菜青虫危害率100%,百株虫量100头;银纹夜蛾危害率100%,百株虫量200头;小菜蛾危害率70%,百株70头。西兰花根肿病危害率60%,黑腐病危害率60%,霜霉病危害率20%,黑斑病危害率10%。宜良茄子、甜玉米病虫害零星发生。
晋宁性诱剂监测点监测:6月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田间诱蛾量均达到今年最高值,其中甜菜夜蛾900余头,是上月的3.7倍;斜纹夜蛾4000余头,是上月的4倍,小菜蛾近200多头,是上月的3.5倍。常年6月也是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成虫的发生高峰,今年诱虫量斜纹夜蛾最高值仅为去年同期的36.6%,但是甜菜夜蛾最高峰诱虫量较去年同期增加21.1%。
二、7月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
根据气象情况、作物布局及前期病虫害发生情况,预测7月蔬菜病虫害总体中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
虫害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由于7月十字花科蔬菜及绿叶菜类所占比例50%以上,十字花科上病虫害发生突出,预计露地甘蓝类蔬菜斜纹夜蛾、小菜蛾中等发生,重于去年同期;菜青虫、银纹夜蛾中偏重发生,管理不好的田地重发生;蚜虫呈下降趋势,中等发生。茄果类、豆类害虫则以甜菜夜蛾、棉铃虫为主,仍呈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趋势;瓜类蚜虫危害呈上升趋势;大棚番茄白粉虱偏重发生,黄瓜白粉虱中偏轻至中等发生。
病害中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7月多云阵雨情况常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适宜病害流行。大棚黄瓜霜霉病、番茄白粉病、叶菜类霜霉病呈上升趋势,预计中偏重发生;黄瓜白粉病、辣椒白粉病仍然呈偏重发生态势;番茄及各种蔬菜灰霉病呈上升趋势,中等至偏重发生;病毒病有所下降,中等发生;豌豆枯萎病局部重发生,露地十字花科叶斑病开始发生,十字花科根肿病中偏重发生。番茄叶霉病、晚疫病,叶菜类叶斑病有上升危害趋势;由于近年来气温升高,雨季暴雨天气较多,蔬菜细菌性病害危害逐年上升,主要有黄瓜细菌性斑点病、十字花科软腐病和黑腐病等,7月将呈中等发生局部偏重趋势。
三、7月蔬菜病虫害防治建议
1、农业防治:轮作,是防治蔬菜主产区各种重要病害的最有效农业措施。及时清除病残株,雨后及时排涝,大环境湿度增加时,注意调节大棚内温湿度,有条件的以滴灌为主,大棚内采取喷灌的要注意控制喷灌次数和时间。地下水位较低的菜地,注意保证大棚作物土壤水分供应,避免作物生理性缺水。
2、物化防治:7月使用杀虫灯,对金龟子、蝼蛄、各种蛾类诱杀效果好。由于降雨及成虫量下降等原因,性诱剂诱成虫量较前期有所减少,但是用于防治仍然有效。雨季使用杀虫灯,要注意检查设施,保证安全。雨季露地不提倡使用粘虫纸。
3、生物防治:田间湿度大,使用微生物菌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效果更好,各类昆虫病毒制剂如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解体病毒、银纹夜蛾核型多解体病毒等也可起到较好防效。7月气候条件也适合蚜茧蜂等寄生蜂野外繁殖。
4、细菌性病害药剂防治:6-9月间,一般在初见病斑时进行药剂防治,细菌性病害常发生区域在暴雨后选择晴天施药预防。可用于叶面喷雾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的药剂有:枯草芽孢杆菌(100亿/克)1000倍、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200倍、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800-1000倍、或72%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1500-3000倍、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或20%噻森铜悬浮剂300-500倍、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300-500倍,兑水喷雾,枯草芽孢杆菌不要与其他农药混用,7天1次,连施2次。
5、十字花科根肿病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很重要。连作菜地进行土壤处理:施用优质有机肥或生物菌肥有一定抑制效果;酸性土壤,每亩施100-150公斤石灰粉调节;或50%氰氨化钙颗粒剂50-60千克/每亩沟施拌土后播种。直播作物,用60%百菌清每亩300克拌砂土200千克逐塘施后播种;育苗移栽的,保证在播种后30天内施药3次,用6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10%氰霜唑(科佳)悬浮剂1500-2000倍、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灌根,每株药液量250毫升左右。控制在4叶期前不发病,可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6、鳞翅目幼虫防治:豌豆上的甜菜夜蛾,低龄幼虫集中危害时即时施药,可选择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科云)30亿/克悬浮剂1500-2000倍、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0-1500倍、或1%甲维盐乳油2000倍、或10%虫螨腈悬浮剂(除尽)1000倍、或15%茚虫威悬浮剂(安打)2000-3000倍,兑水喷雾,第一次药后7天,视情况可再施一次,以上药剂也可以用于防治小菜蛾。银纹夜蛾、菜青虫,可选择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
(拟稿:李志敏)
7月果树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今年5月2-6日我市出现了大范围的中雨、局部暴雨天气过程。但进入中旬以后,我市持续出现了近半个月的高温无雨天气,多地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5月下旬的25~27日,我市出现了小到中雨,局部暴雨的天气。昆明主城、寻甸雨季分别于5月1日、2日开始,较常年属偏早,其余县区截止29日尚不能确定雨季开始期。预计六月份降雨量与历史同期相比属正常,月平均气温与历史同期相比属略高。
今年的气候较适宜我市温带果树生长,果树长势普遍较好,病害发生推迟,只5月份的干旱对果实膨大不利,但预计7月降雨正常可促进果实生长,同时也是病害发生流行主要时期,果树病虫害管理任务较重,植保部门要加强田间监测情况,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及时指导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
1、梨木虱
据呈贡监测点调查,5月下旬宝珠利梨木虱危害株率为80%,危害指数为32,百枝虫量为246头,较去年同期稍偏重,但较前几年偏轻。当前梨木虱以若虫危害为主,若虫比例97.2%,已开始分泌大量蜜露,7月随着降雨的增多,叶片易于感染煤烟病,将会影响树叶的光合作用,同时污染果面。当前是进行梨木虱防治的最后时期,虫量较高的果园请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25%噻虫嗪(阿克泰)、70%吡虫啉、22%氟啶虫胺腈(特福力)等药剂。
2、杨梅果蝇
今年由于3月以来我市气温偏高,杨梅的成熟期较常年提前了15天左右,4月下旬开始采收,5月高温少雨,杨梅成熟较为集中,预计今年我市杨梅果蝇为轻发生。成熟较早的果园可不采取防治,海拔较高果园视杨梅采收情况可在田间悬挂糖醋液,加入杨梅落果增加其诱集效果,及时清扫地面落果,破坏果蝇孳生繁殖场所。
3、食叶害虫
进入7月,金龟子、刺蛾、毒蛾、尺蛾等食叶害虫开始危害,有条件的地方可连片设置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尤其对金龟子效果较好。同时可人工摘除低龄幼虫聚集叶片,带出果园集中烧毁。药剂防治可选用功夫、敌杀死等菊酯类农药进行喷施,金龟子的药剂防治建议于傍晚进行,可振荡树枝,待金龟子装死掉落地面后,进行地面喷施,效果较好。
4、梨黑星病
据呈贡监测点5月下旬调查,当前田间尚无黑星病发生症状,发生期均常年推迟,也较去年偏晚。进入7月随着降雨量的增多,黑星病即将开始发生,一旦气象条件适宜,将扩展迅速,建设于雨后喷施代森锰锌(大生M-45或大生富)、硫磺胶悬剂等保护剂进行预防保护;出现病斑后,于发病初期即时喷施苯醚甲环唑(世高)、腈菌唑(信生)、氟硅唑(福星)等药剂进行防治。注意与保护剂交替施用,可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同时降低防治成本。
5、葡萄霜霉病
当前葡萄霜霉病田间监测尚未出现病症,随着雨季的开始,葡萄霜霉病也将开始发生,预计7月中旬开始发生。霜霉病由于扩展迅速,较难防治,要做好田间监测,当前可进行预防,套袋果园可喷施代森锰锌、玻尔多液等保护剂进行保护。待霜霉病开始发生后,及时喷施吡唑醚菌酯、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烯酰吗啉・锰锌等药剂,叶片正反面要喷施均匀,重点喷施嫩叶、嫩梢。
7、葡萄白粉病
近年来葡萄白粉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要做好葡萄白粉病的防治,避雨栽培果园为重点防治病害。可选用腈菌唑(信生)、氟硅唑(福星)、吡唑醚菌酯(凯润)等药剂于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由于近期我市气温偏高,施药时要注意用药安全,尽量于下午4点后施药,同时按农药安全使用准则用药,避免多种药剂混用,以防产生药害。今年5-6月我市气温较常年偏高,降雨前期极不平衡,昆明主城、寻甸雨季分别于5月1日、2日开始,较常年属偏早,其余县区则至6月雨季才相继开始,前期的气象条件较适宜果树生长,果树长势普遍较好,但进入7月以来,全市降雨天气增多,预计病害的发生将较前期加重。同时7月部分早熟葡萄、早熟梨也进入成熟采收期,此阶段要科学选择农药种类,并严格按农药使用规程施药,尤其按安全间隔期进行果实采收,以保证果品安全。
一、害虫的发生呈下降趋势
1、梨木虱
据呈贡监测点调查,6月下旬宝珠梨梨木虱危害株率为80%,危害指数为32,百枝虫量为47头,田间虫量下降,较5月下旬虫口密度下降了81%,也较去年同期偏低。当前视田间虫情可不进行梨木虱防治,但是由于梨木虱分泌大量蜜露而引发的煤烟病,且随着雨水的增多,煤烟病将呈上升趋势,要指导农户开展煤烟病的防治,可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对煤烟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2、梨蚜虫
蚜虫在梨树上仅零星发生,呈贡监测点调查,6月下旬宝珠梨蚜虫零星发生,危害株率仅为10%,危害指数为4,百枝虫量为21头,可不再施药防治。
二、病害发生呈上升趋势
1、梨黑星病
今年由于前期干旱,梨黑星病的发生期较常年推迟,6月中下旬田间开始出现症状,呈贡监测点6月下旬调查,梨黑星病田间病叶率为0.11%,病情指数为0.22,较去年稍偏高。进入7月阴雨天气增多,利于梨黑星病的发生,各地要加强对梨黑星病的监测,并结合监测情况、当地气象条件指导生产防治,对于未发病果园可选择代森锰锌(大生M-45或大生富)、硫磺胶悬剂等保护剂于雨后及时喷施,发病果园目前为药剂防治主要时期,可喷施醚菌酯(翠贝)、苯醚甲环唑(世高)、腈菌唑(信生)、氟硅唑(福星)等药剂,间隔7-10天,连续喷施2-3次,后期与保护剂配合施用。
2、葡萄霜霉病
今年葡萄霜霉的发生较往年推迟,7月上旬调查,霜霉病病叶率达43%,病情指数为7.4,当前发病偏轻,但7月的连续降雨天气较适宜霜霉病的扩展蔓延,当前为主要防治时期,可选用68.75%霜霉威盐酸+氟吡菌胺(银法利)悬浮剂800-1000倍、72%霜脲氰・锰锌(克露)600-800倍、50%烯酰吗啉・锰锌(安克锰锌)WP、25%吡唑醚菌酯(凯润)2000倍、60%氟吗锰锌WP500-800倍等药剂进行防治。以上杀菌剂交替使用,重点喷施叶片背面。套袋果园可以喷施玻尔多液为主,降低成本,同时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3、白粉病
近年葡萄白粉病普遍发生,今年6月白粉病发生较去年偏重,7月上旬调查,露地葡萄白粉病病叶率达13%,病情指数为2.11,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将对露地葡萄白粉病有一定抑制,偏轻发生果园可不再施药。当前梨白粉病尚未发生。
4、褐腐病
进入7月,降雨量增多,褐腐病开始发生,晚熟桃褐腐病果增多,梨园地上落果发病率也增多,桃已进入采收期,可集中采集病果带出果园,梨园要及时清除地上落果,发病较重的果园可喷施10%异菌脲1000倍液进行防治。
三、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今年我市气候异常,不规范施用农药极易造成药害,购买农药时要看三证是否齐全,标签是否完整,混配药剂不要超过3种,严格按推荐剂量进行配制施用,不要擅自提高使用浓度,按安全间隔期进行采收,同时避免高温时施药,以保证用药安全。
(拟稿:太一梅)
7月农药安全使用建议
一、前期农药使用概况
近来,我市出现了高温及大雨极端天气,给大春作物带来了一定的影响。6月昆明地区农田平均农药防治率(农药防治占种植面积的比例,下同)为62.71%,其中防虫60.66%,防病15.83%,除草14.56%。稻田防治率88.63%,其中稻田防虫51.39%,防病25.55%,稻田除草70.63%;玉米防治率45.16%,较去年略减,其中玉米地防虫74.18%,防病7.81%,除草13.31%;蔬菜防治率83.68%,较去年略增;花卉受价格影响,病虫害防治率为88.51%。烤烟防治率为84.76%。
农药使用量较大的方面主要是用于大春播种期间土壤处理防治害虫的杀虫剂。杀虫剂农药使用量大的种类:主要有有机磷类:如辛硫磷、毒死蜱、乐果等;其次为菊酯类:主要有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及其混剂;另外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灭蝇胺等使用量也较大。杀菌剂主要以防治水稻叶瘟的三环唑,广谱性的多菌灵、甲基硫菌灵;预防药剂百菌清、代森锰锌、代森锌;防治斑点病的异菌脲;防治霜疫霉病的霜脲氰及防治病毒病的宁南霉素等。
2014年销售的农药毒性结构比例调查情况:晋宁、宜良、阳宗、呈贡、五华、富民、石林、东川等菜果主产县(区)取样105个,低毒农药79个、低(原药高毒)5个、微毒农药4个、中等毒农药15个、中等毒(原药高毒)2个;可以看出低毒或微毒农药占79%。
从农药使用种类和销售的农药毒性结构看,高效低毒农药占比例较大,蔬菜和果树上农药使用如在遵守安全间隔期的情况下是安全的。
二、安全用药建议
使用农药时要先看农药标签,严格按标签推荐浓度使用、标签有效成分相同的农药不宜混用,同类农药一般不建议混用。后茬准备种蔬菜的玉米地禁止使用莠去津,蔬菜出苗后要谨慎使用除草剂。加强病虫害监测,在病害具备流行条件时施药预防,虫害初发生时及时防治,防止病虫害较重后操之过急加大农药用量。高温时段、闷热环境施药要慎重,避免造成药害事故。
7月是昆明市高温、主汛期,也是大春作物旺盛生长的主要时期,要注意农业病虫害综合控制,严格控制大棚温湿度、暴雨后及时排水,使用性诱捕器、粘虫纸等物化措施诱杀害虫,本季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及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防效好。
昆明主汛期单点暴雨和强降雨天气过程将增多,农药随地表径流水流失的可能性加大。因此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应注意天气变化,露地尽量晴天施药,降雨不要施药以免影响防效、造成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禁止在沟渠和河道中清洗喷雾器和药桶,或将清洗后的污水倒入沟渠河道。禁止将农药包装材料丢弃在田间地头。
气温超过30度时不要施药,大棚作物宜清早施药,施药时注意通风透气,防止农药中毒。
施用农药要特别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施药时注意风向,严禁逆风施药,保证施药时操作人员安全。
2、风速3级以上禁止施药,避免药液随风漂移,造成污染。
3、午间棚内气温较高时尽量减少施药活动,避免操作人员中毒事故。
4、施药时间选择晴天上午10:00前和下午17:00后,棚内温度高时应揭膜放风降温后再施药,以免中毒,或造成药害。
(拟稿:郑敏,毕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