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5年蔬菜品种布局、栽培条件、病虫发生规律、当前病虫基数和气象因子综合分析,预计冬春季蔬菜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发生趋势,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2.11万亩次,比去年减少0.05%,主要病害有叶斑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黑腐病、晚疫病、病毒病等,主要害虫有潜叶蝇、蚜虫、菜青虫、小菜蛾、蓟马等。昆明市各县区均冬季蔬菜种植,播种面积较大的县是宜良、晋宁、阳宗、石林、寻甸,其中老菜区晋宁、宜良县病虫害发生偏重,其他县区由于蔬菜种植地块较为分散,粮食与蔬菜混种普遍,多元化的种植机构形成小区域生物多样性,不利于病虫害发生扩散。各县区发生趋势见图2。
一、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1、潜叶蝇类:
危害昆明蔬菜的潜蝇类害虫主要有南美斑潜蝇和豌豆潜叶蝇,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58万亩次。南美斑潜蝇主要为害大棚速生叶菜类,成虫和幼虫为害均较突出,晋宁、呈贡、宜良、寻甸等冬季速生菜面积较大的区域发生较重;豌豆潜叶蝇冬季主要危害露地十字花科的白菜、油菜、菜心等,冬季大棚内豌豆有两种潜蝇混合发生现象,秋冬豌豆种植区域发生重。
2、蚜虫:
预计蚜虫中等发生,主要危害瓜类、豆类、十字花科苔菜类,发生面积13.32万亩次。
3、蓟马
预计2月后蓟马危害上升,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21万亩次,预计比去年增加16%。
4、鳞翅目害虫:
鳞翅目食叶害虫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8.5万亩次。其中银纹夜蛾、菜青虫在甘蓝类蔬菜上普遍危害,呈贡、晋宁中偏重发生;小菜蛾中偏轻发生,石林、东川、晋宁局部防治不及时的的地块偏重,管理精细地块发生相对教轻。
5、其它害虫
菜蝽、蔬菜象、蔬菜跳甲等次要害虫危害上升,主要危害露地十字花科蔬菜,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4万亩次。
6、蔬菜叶斑病:
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豌豆褐斑病等叶部斑点病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5.05万亩次,比去年减少20%。
7、白粉病:
白粉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86万亩次。白粉病主要危害西葫芦、黄瓜、豆类、茄果类蔬菜。
8、霜霉病:
叶菜类霜霉病、黄瓜霜霉病、大豆霜霉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5.75万亩次,比去年略有减少。
9、病毒病
3月中旬后各种蔬菜病毒病上升较快,后期呈中偏重发生趋势,预计发生面积1.73万亩次。
10、其它病害
冬季蔬菜灰霉病中等发生,根肿病中等发生,十字花科黑腐病中偏轻发生,十字花科白锈病有上升危害趋势,秋冬季为主要发生时期。豌豆枯萎病中等发生,主要是前期已感病的植株,生长中后期表现枯萎症状,连作田地表现突出。
二、主要预测依据
1、天气因素
昆明地区冷空气活动阶段性偏强,气温波动较大,12月下旬至1月阶段性低温出现概率较大。根据气象部门预计2016年春季3~4月气温正常至偏高,2月下旬至4月上旬昆明高海拔地区将有中等强度的倒春寒天气出现。 “倒春寒天气”的出现对冬春季粮病虫害基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利于蔬菜病虫害发生。灰霉病、霜霉病、十字花科白锈病和黑斑病等病害,要求温度不高,对湿度较敏感,在11月危害较重,并会持续到蔬菜收获。2月气温上升后湿度大的田地会有新发生。2月底3月初气温上升,适于蚜虫、斑潜蝇、蓟马等小型害虫危害。
2、作物布局与管理
冬春季是我市蔬菜生产淡季,冬季蔬菜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的40%。主要以叶菜类、十字花科类及豆类蔬菜为主。
昆明市蔬菜大棚面积约8.5万亩,大棚小气候相对温暖多湿,是病虫害越冬的有利场所。
各种病虫害危害地区间差异与蔬菜作物布局、管理水平、防治水平和蔬菜销售渠道有关。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在最佳防治时期进行防治,往往事半功倍,可以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元旦、春节两节期间,蔬菜价格普遍较好,菜农管理较积极,病虫害发生较轻,春节后,气温回升较快,管理松散会造成病虫为害上升。冬季作物生长势较弱,连作、干旱和肥力不足的菜地,初春易表现作物营养缺乏症状。
3、病虫基数
2015年昆明市蔬菜病虫害中偏重发生,10月蔬菜害虫基数下降,黑腐病呈上升趋势,危害株率最高80%,白粉病危害株率25%,比上月上升5%,番茄晚疫病教上月有所上升,危害田块率50%,霜霉病等病害仍然中等发生。蔬菜监测点病虫害发生程度与去年同期持平。
晋宁性诱剂监测点,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10月份诱蛾量均低于9月,平均百株虫量3头,诱蛾量均低于去年同期。10月中旬斑潜蝇诱虫量降低,比9月中旬降低16%;蓟马诱虫量与上月持平,较8月份下降26%。
晋宁县田间调查,西葫芦白粉病病株率60%,为上月同期的2倍;病毒病零星发生;青花菜青虫危害率20%;青花小菜蛾危害率20%。病虫害田间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
图2 昆明市冬季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2015,冬农)
|
中偏重 |
|
中等 |
|
中偏轻 |
|
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