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小春)期间,昆明地区特色作物除鲜切花卉、绿化苗木外,三七、玛咖及其它中草药材也有一定种植面积,根据作物布局、栽培条件、病虫发生规律、当前病虫基数和气候情况综合分析,结合防治因素,经过昆明市植保部门会商,预测2016年冬春季特色作物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发生趋势,其中害虫中等发生,病害中等至中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次左右。
一、发生趋势预测
(一)鲜切花卉
预计10月至3月期间,鲜切花病虫害发生面积23.13万亩次。
鲜切花虫害以小型害虫为主,呈中等发生趋势。预计秋冬季湿度较大的大棚内切花上蜗牛和蛞蝓中等发生,冬前和春后地下害虫偏重发生。春季蓟马中偏重发生,主要发生时期在2月后,发生面积5.18万亩次。蚜虫中等发生,2月后危害以草本花卉为主的露地切花,预计发生面积1.76万亩次。冬春季白粉为害大棚非洲菊等菊科花卉,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22万亩次。2月情人节后,红蜘蛛有一个危害高峰,中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8万亩次。鳞翅目害虫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0.5万亩次。
鲜切花病害中偏重发生。冬季切花病害以灰霉病为主,春季以白粉病为主。预计玫瑰、非洲菊等作物白粉病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39万亩次。玫瑰等切花霜霉病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54万亩次。玫瑰、非洲菊、勿忘我及多种切花灰霉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预计发生面积2.05万亩次。其它病害如根腐病在冬季冷浸田地危害较突出,春季由于干旱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也有明显危害。春季随着蚜虫、蓟马危害上升,花卉病毒病危害面积增加。
春节期间盆栽花卉供应量增加,盆栽花卉如兰花等根腐病中等发生。
(二)绿化苗木
预计绿化苗木病虫害总体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3万亩次。水肥供应不合理造成的根腐是主要病害,春季白粉病较普遍。3月以后,虫害有蚜虫、蓟马、叶蝉等小型害虫,螨类危害突出。
(三)食用玫瑰及加工型玫瑰
露地栽培的食用玫瑰及加工型玫瑰,冬季处于休眠期,修剪后的伤口易感染枝枯病,春季新枝发芽,蚜虫呈中等发生趋势,茶用玫瑰(刺香玫瑰)白粉病呈重发生趋势,发生面积0.5万亩次。
(四)其他作物
冬春季栽培的其他特色作物还有三七、玛咖、山葵、石斛、重楼及其他药用植物等,主要病虫害为根腐病和地下害虫,预计发生面积0.5万亩次。由于栽培技术不成熟,选择的土壤及栽培环境不适宜,根病呈中等发生趋势;地下害虫除常见的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外,一般营腐生生活的线虫、跳虫、蝇蛆等在受伤坏死组织内繁殖,会加快植株腐烂死亡。
二、预测依据
1、栽培及防治
多数切花采取设施、连作等栽培方式,有利于病虫害发生。由于花卉作物多为长周期栽培,为病虫害的增殖创造了有利条件。普遍认为花卉不涉及食品安全,花卉病虫害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病虫害发生程度受农药防治水平影响最大,防治水平高的病虫害发生轻。花价不好时疏于防治的大棚,常是田间病虫害的重要来源。花卉产区甚至成为某些病虫害特别是害虫的虫源地,病虫随花卉生产面积扩大而扩散。
引种试种、人工驯化以及扩大种植的食用玫瑰、三七、玛咖、重楼及其他药材等特色作物,由于缺少成熟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规程,作物对引入地环境的适应性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和研究,种植新手缺乏经验,盲目跟进,造成病虫害突发危害。
2、病虫基数
2015年鲜切花病虫害中偏轻发生, 10月下旬晋宁县切花主产区田间调查,非洲菊灰霉病危害(田块)率20%,低于上年同期;斑潜蝇危害田块率70%,与上年持平,较上月呈上升趋势;根腐病危害率30%,略高于上年同期。玫瑰白粉病危害率20%。玫瑰灰霉病危害率20%,石竹锈病危害率30%,均与上年持平至略低。
2015年三七疫病中偏轻发生;人参果霜霉病中等发生,病毒病中偏重发生;茶用玫瑰白粉病重发生;各种生理性病害中偏重发生。
3、气象条件
常年冬春季,是昆明地区的干季,是昆明的低温时段,空气湿度也较低,不形成虫害暴发条件,也不具备多数病害流行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