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6月中旬大部分地区气温正常至偏低,日照时数偏少,降水正常至偏多,光热条件较差。降雨充足,利于稻飞虱的降落和繁殖。据气象部门预测,与常年同期相比,6月下旬昆明市降雨较多,平均气温略偏低1-2℃。根据田间监测数据分析,6月中旬我市东川区稻飞虱虫量上升趋势迅猛,各县(市)区植保部门要高度重视,重点做好稻飞虱的虫情监测,同时在监测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及时组织稻飞虱的防控工作,严防稻飞虱爆发成灾,努力夺取今年粮食丰收。
一、当前稻飞虱发生监测情况
据东川区监测点6月20日田间调查,田间平均虫口密度为3361头/百丛,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3.16%,部分田块百丛虫口密度高达10000头以上,田间成若虫比为1:14。发生面积为2.26万亩,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100%,其中发生程度4-5级的有10347亩,虫口密度>2000头/百丛;3级发生的有5067亩,密度1000-2000头/百丛;2级发生的有4158亩,密度500-1000头/百丛;1级发生的有3028亩,密度<500头/百丛。
截止6月21日,全市稻飞虱发生面积5.6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19.2%,加权平均虫量达387头/百丛,最高虫口密度达10550头/百丛。当前田间虫态以低龄若虫为主,低龄若虫占79.3%,高龄若虫占14.1%,成虫占总虫数的6.4%,成虫与若虫比为1:14,
二、重点开展稻飞虱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根据田间监测,近一周来,我市稻飞虱呈上升态势,发生面积较上周增加25%,全市已完成防治7.28万亩次,其中东川区部分已完成2次防治。6月下旬仍以降雨天气为主,利于稻飞虱的降落和繁殖,水稻生长进入分蘖期,各县(区)要将稻飞虱的监测和防控工作作为当前重点工作,以免稻飞虱暴发成灾。
1、启动稻飞虱周报制度,及时上报。请各县(区)植保部门重点监测,每周一上报《稻飞虱发生防治周报表》,将虫情同时上报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市级植保业务部门。
2、加强宣传和培训。及时开展稻飞虱防治技术培训,指导农民掌握防治技术。
3、结合实际组织防治。当前田间若虫大量孵化,且以低龄若虫为主,目前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而稻飞虱为迁飞性害虫、发生面广,繁殖较快,农民单家独户进行防治收效甚微,要充分依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科技人员,以植保专业化统防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合理、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施药全面、周到,快速压低虫源,防止稻飞虱继续迁飞为害,尽最大可能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