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保简报
[2017]第1期
昆明市植保植检站 2017年2月21日
加强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防控
根据全省病虫预报及我市14个小麦病虫害监测点监测,进入2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小麦生育期处于孕穗-抽穗期,小麦条锈病发展较快。
一、当前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
当前我市小麦处于孕穗~抽穗开花期,截止2月21日,全市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3.93万亩,较上月下旬增加69%,防治面积2.46万亩次,全市平均病叶率11.5%,平均病情指数达4.1。其中东川、富民个别田块偏重至重发生,最高病叶率达到72%、75%,最高病情指数达33.8。
小麦条锈病始见期最早的是东川区,11月28日开始发生,比去年同期推迟8天。
全市条锈病除东川区和富民县发生较重外,其它县区中等偏轻发生。重发生面积20亩,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面积5000亩。
二、中后期趋势预测及防治建议
2月上旬我市平均气温12.1℃,较历年同期偏高1.5,平均累积降水3.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2.8毫米,平均日照时数75小时,较历年同期偏多14.6%,较常年偏多1~3成。今年暖冬条件利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2月增长较快,预计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我市小麦条锈病仍将蔓延流行,小麦条锈病呈偏重发生趋势。
当前为小麦条锈病防治主要时期,请各县(市)区植保部门继续加强田间监测,及时上报病害情报并做好防治指导工作,以警惕病害流行造成大的损失。建议当前及时选择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小麦条锈病,尤其已发病田块和感病品种田块,及时施药防治,根据田间病情可防治2-3次,同时兼治白粉病。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统一防治,或组织专业化统防,及时控制田间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