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简介通知公告新闻动态党建工作病虫测报农药管理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药药械政策法规植保知识与技术县区动态
3月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实况
发布时间:2017-04-20 10:32
作者:
2017年2月份下旬出现了多次弱降温降水天气过程,不利于夏粮作物开花结荚、灌浆乳熟。3月上旬我市气温较常年偏高,平均累积降水较历年同期偏多。降雨对改善土壤墒情、暂缓农业冬春干旱有积极作用。当前,我市小麦大多处于扬花-乳熟期,发生的主要病虫有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蚜虫,总体为中等发生,其中条锈病、蚜虫偏重发生;蚕豆大多处于结荚至采收期,主要病虫有锈病、赤斑病、斑潜蝇、蚜虫等,总体为中等发生。

据市植保站3月16日统计,全市小麦、大麦、油菜、蚕豆主要病虫害共发生33.82万亩次,累计防治面积104.95万亩次,其中:小麦病虫发生面积18.51万亩次,累计防治面积47.39万亩次;大麦发生面积3.94万亩次,累计防治面积8.46万亩次;油菜病虫发生面积3.03万亩次,累计防治面积9.5万亩次;蚕豆病虫发生面积8.34万亩次,累计防治面积39.6万亩次。

  一、加强小春作物病虫害防控

1、小春蚜虫

据全市各监测点3月16日调查统计,小麦蚜虫发生面积7.71万亩,发生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31.3%,较2月中旬上升了34.5%,平均百株虫量达267头,较去年同期高29.9%,最高达4400头/百株,全市累计防治16.88万亩次。蚕豆蚜虫发生3.63万亩,较去年同期减少58.27%,累计防治面积11.25万亩次,平均百枝蚜量达93.78头,较去年同期偏低。油菜蚜虫发生2.41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54.2%,平均百株虫量达385头,较去年同期增加30.9%,最高4300头。预计3月中下旬随着气温的升高,小麦蚜虫的虫口密度将快速上升,因此,当前是进行药剂防治小麦蚜虫、油菜蚜虫的主要时期,防治用药可选用10%以上含量的吡虫啉、腚虫脒、吡蚜酮等低毒、高效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小麦条锈病

全市小麦条锈病中等偏重发生,为近9年来发生最重年份。截止3月14日,全市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5.99万亩,较上月增加49.8%,防治面积2.46万亩次,全市平均病叶率11.5%,平均病情指数达4.1,比去年同期偏高。其中东川、富民个别田块偏重至重发生,最高病叶率100%,最高病情指数达33.8。今年石麦001在局部地区条锈病发生稍偏重。

小麦条锈病始见期最早的是东川区,11月28日开始发生,比去年同期推迟8天。

3月份结合田间病情,对发生较重田块进行挑治,可选择三唑酮、烯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止条锈上穗危害。

3、小麦白粉病

 至3月上旬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达4.84万亩,发生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11%,当前平均病叶率达8.1%,比去年稍低,最高病叶率达56%。根据田间发病情况,可结合小麦条锈病防治同时进行,预防白粉病上穗危害。

  4、蚕豆斑潜蝇

今年我市蚕豆斑潜发生程度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至3月上旬,全市蚕豆作物累计发生斑潜蝇3.64万亩,发生面积与去年同期持平,累计防治了16.8万亩次。平均危害叶率11.9%,危害指数4.4。当前大部分地区蚕豆已进入成熟期,根据田间虫情决定防治措施,开始采摘的田块,建议不再进行防治。

5、蚕豆赤斑病

蚕豆赤斑病中偏轻发生,至3月16日止,全市共发生蚕豆赤斑病1.74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53.5,平均病叶率为7.1%。略低于去年同期。累计防治了6.89万亩次。

6、蚕豆锈病

蚕豆锈病全市中等发生,至3月16日止,全市共发生蚕豆锈病1.04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38.46%,平均病叶率为4.42.%,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累计防治了5.85万亩次。

7、加强鼠情监测

东川、安宁鼠情监测点调查,1月份平均鼠密度0.3%,2月平均鼠密度为1.05%,两监测点均低于防治指标,雌雄比1:1。

近年来农田鼠害呈点片式发生特点,并且山区、半山区危害重于坝区。各县区农业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加强鼠情监测,一旦发现鼠情上升,及时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报告鼠情。2月我市鼠密度较1月升高,3月小春作物进入收获期,田间食源充足,也是进行春季灭鼠的主要时期,各县区要加强灭鼠知识和安全宣传,加强注意用药安全,选用第二代抗凝血剂,有条件的县区可组织进行统一灭鼠,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