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玫瑰白粉病是食用玫瑰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已成为制约昆明市食用玫瑰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食用玫瑰白粉病最适生长在21℃左右,昆明食用玫瑰种植区4月~5月,95%的日平均气温在病菌最适生长温度区间,且经多年积累种植区菌源丰富。2017年3月食用玫瑰春梢生长期,降雨量较常年明显偏多,适宜的田间湿度,有利于白粉病孢子随着休眠芽萌发。种植区的农田气候、作物及病原满足白粉病流行的条件。预计食用玫瑰白粉病第一个流行期在4月25日至5月10日,呈重发生趋势;第二个流行期在6月25日至7月10日,呈中偏重至重发生趋势。雨水冲刷可以减轻危害。食用玫瑰白粉病流行期与采收期重合,是病害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为了保证昆明食用玫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建议采收期间施用化学农药。
食用玫瑰白粉病防治,应注重全程控制。
(1)12月修剪后,全田用硫磺悬浮剂或石硫合剂喷雾1次;
(2)春季第一次施药的最佳时期,在3月10日-15日,第2次施药在3月30日前(玫瑰初蕾期),4月10日进入头水花采收期,4月3日停止施药;
(3)5月15日左右头水花采收完,5月20日至6月10日为二水花施药适期,可以10天1次施药2次,二水花开始采收前10天停止施药。
(4)防治药剂可以选用25%嘧菌酯(阿米西达)、25%吡唑醚菌酯(凯润)、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120),多抗霉素(宝丽安);三唑类的戊唑醇(立克秀)、已唑醇、氟硅唑(福星)、苯醚甲环唑(世高)等,单剂或混剂,每次施药混用成分不超过2种,每种有效成分一季使用不超过2次。喷雾时添加有硅助剂,有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