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简介通知公告新闻动态党建工作病虫测报农药管理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药药械政策法规植保知识与技术县区动态
昆明市农区鼠害防控技术方案
发布时间:2017-05-05 12:52
作者:

鼠害是农业四大生物灾害之一,也是传播多种人体疫病的重要媒介。据云南省病虫害测报网趋势预测,今年我省农作物鼠害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旱作区鼠密度上升趋势较水田明显,预计对旱作区的危害将逐年加大。为做好农区鼠害防控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结合我市生产实际和农田鼠害发生危害特点,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原则,实施以药物毒杀和其他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最终达到“防灾、防病、保粮、保安全、保生态”的总体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农区鼠害防控处置率达70%以上;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鼠害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农田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农户鼠密度控制在2%以下。其中统一灭鼠示范区基本实现全覆盖;重点发生地区防控面积达70%以上。

二、防控策略

针对农田重点发生区域,抓住关键时期、关键技术,推行统一灭鼠模式,加强“五统一”灭鼠技术和“毒饵站”灭鼠技术以及TBS灭鼠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做好害鼠栖息地治理,重点抓好春季灭鼠保播种、秋季灭鼠保归仓,确保全年防控目标的实现。

三、防治技术措施

(一)加强鼠情监测

开展鼠情监测,为生产防治提供技术指导。主要采用鼠夹法监测,采取直线性布夹法按5×50米(或10×20米)布放,15亩农田布夹50个,每次布150夹次,晚放晨收,计算捕获率。

(二)农田灭鼠最佳时期

昆明地区主要以黄胸鼠、褐家鼠、大足鼠、小家鼠、卡氏小鼠等为主要优势鼠种。旱田灭鼠最佳时期一年中有两次,一是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中旬。此时鼠的储粮大部分吃光,害鼠已出蛰,加之春季是老鼠交配繁殖的高峰期,老鼠活动频繁,饥不择食,容易被毒饵引诱上钩,不仅省工、省药,而且灭鼠效果好。二是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此时害鼠密度高,投药易被鼠盗食,灭鼠数量多,可以大幅度降低鼠的密度,达到保粮的效果。水田灭鼠在9月中下旬水稻成熟、排水晒田期,此时大量的老鼠到稻田盗食水稻谷穗,田埂上投药可以起到很好的灭鼠效果。
(三)配置毒饵的方法

选择无变质的小麦、大米或玉米作饵料,用0.5%溴敌隆母液(到鼠药指定销售点购买)、温水和小麦等饵料,按1:10:100的比例,将饵料放在容器里,用温水稀释溴敌隆母液,并加入红色染料,然后将药液慢慢倒入饵料溶器中,边倒边搅拌,拌匀后放置片刻,等药液全部沾附在饵料表层后,倒出毒饵晾干即可使用。
(三)灭鼠技术

在农田灭鼠活动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遵循“灭”(药物杀灭)、“防”(完善防鼠设施)、“清”(清除鼠迹)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安全第一、经济有效、综合治理”的要求,以药物毒杀为主,因鼠制宜地综合运用物理灭鼠、生物灭鼠、生态控鼠等技术措施,综合控制农田鼠害。通过环境改造、断绝鼠粮、防鼠建筑、消除鼠类隐蔽场所等生态调控手段,改变和恶化害鼠生活的环境条件,采用鼠夹、鼠笼等物理机械器具进行防治,降低鼠群数量和害鼠密度。

在使用药物灭鼠时,必须做到大面积集中连片防治,坚持做到“三集中”(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财力),“五统一”(统一指挥、统一培训、统一供药、统一配制制毒饵、统一检查)和“五不漏”(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室、地不漏丘、田不漏块),城乡联动,不留死角。灭鼠药剂选择溴敌隆、敌鼠钠盐等适口性好、安全性好、对环境污染小的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农田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法,每亩投饵量为50-100克,沿田埂或沟边投放于鼠洞附近及田边、地埂、地堰等处,每隔10米左右投放1堆,每堆5克。农舍周围的农田投饵采用“递减法”,即以农舍为中心向外辐射,以50―100米为重点投放区,逐渐减少投饵量。农田周围的农户住宅灭鼠宜将毒饵投放于鼠洞附近和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如墙角、杂物堆附近、草垛等处,采用连续多次投饵法,按“多吃多补,少吃少补、不吃不补,吃光加倍投放”的原则进行补充饵量,一般每15平方米投放2-3堆,每堆5克。应做到药量、空间、时间三饱和,投饵后发现已被全部取食时,应及时补充投饵以求鼠类种群均能食到。投药后2-3天出现死鼠,4-6天为死亡高峰期。投饵量的多少视鼠密度高低而增减,鼠多处多投,鼠少处少投,无鼠处不投。
(四)积极推广“毒饵站”技术
“毒饵站”是农业部大力推广的一项灭鼠新技术,特别适用于鼠害的长期控制及各种场所使用。毒饵站的制作简单,主要是将毒饵投放在竹筒或塑料管的中间,可防止其他动物取食,安全性好,有利于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保护生态环境。在鼠害发生区使用“毒饵站”,应根据鼠密度,确定“毒饵站”数量及投饵量。农田一般每亩放置2个,当害鼠密度大于10%时,每亩放置3-4个,毒饵站中用固定的容器放置25-30克毒饵,每次放置时间不少于20天。

PVC管毒饵站制作方法:用口径为5―6�M、长45cm左右的PVC管制成农田毒饵站,在野外使用时应用铁丝把毒饵站固定好,插入地下,地面与PVC管保留3-5�M左右高度,以免雨水灌入。

竹筒毒饵站制作方法:用口径5―6cm的竹子制成,要求里面相通。在农舍内,竹筒的长度可在30cm左右,在农田使用的竹筒长度可在45cm左右(不算用来遮雨的突出部分)。

(五)试验推广TBS灭鼠技术。

TBS也称围栏+捕鼠器灭鼠技术,选择鼠密度较高的农田,在春播或插秧前用铁丝网围成20×10米的围栏,并在周边设置12个筒状捕鼠器,利用鼠类行为习性捕杀害鼠,围栏设置的时间为整个作物的生长期。采用TBS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灭鼠,还具有鼠情监测的作用。

三、加强杀鼠剂安全使用技术宣传培训

因地制宜地举办培训班、农民田间学校,并通过召开现场会、出墙报、发明白纸,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媒体等形式,向农民传授杀鼠剂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灭鼠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大力宣传剧毒鼠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危害性,堵塞其使用渠道,从根本上杜绝毒鼠强、氟乙酰胺、甘氟、杀虫脒等违禁剧毒鼠药、农药的使用。

四、加强监管,规范鼠药市场

县(市)区植保站要加大鼠药市场监督管理力度,对鼠药经营实行专卖经营制度,对无证、无照非法配制和销售假、劣、急性剧毒鼠药的要坚决取缔。规范销售和使用行为,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定时或不定时的开展鼠药市场检查,严厉查处经营、使用氟乙酰胺(1081)、氟乙酸钠(1080)、毒鼠强(424)、毒鼠硅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急性剧毒杀鼠剂,以及由上述产品配制成的 “一步倒”、“二步倒”、“三步倒”、“闻必死”、“百家安”、“灭鼠王”、“闻到死”、“气死猫”、“邱氏鼠药”等鼠药产品。凡违规经营上述剧毒杀鼠剂的单位和个人,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达到净化鼠药市场,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目的。同时要切实做好药物的安全使用。农舍、农田灭鼠要做到安全用药,合理用药。各镇、村统一灭鼠要指定专人购药,专人保管,出入库及发放农户造册登记管理,杜绝药物流失。在鼠药使用中要注意安全,做好灭鼠工作的安全教育,对科学灭鼠方法、鼠药性能、使用注意事项、中毒后急救措施、剧毒鼠药的危害等知识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投药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保证灭鼠技术规范化和灭鼠过程的安全性,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买卖剧毒杀鼠剂,防止中毒事件发生。

五、注意安全,防止人畜中毒

在毒饵投放前,要做好宣传,要求农户密切配合注意安全,并管护好小孩,关养好农禽家畜,防止人畜误食中毒;毒饵投放时要做好投药员卫生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中毒;毒饵投放后7天左右,要及时搜集死鼠,并和剩余毒饵一并挖土深埋。如发生人员中毒,必须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