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简介通知公告新闻动态党建工作病虫测报农药管理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药药械政策法规植保知识与技术县区动态
2017年大春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发布时间:2017-05-05 12:33
作者:

蔬菜是昆明市的特色支柱产业。由于蔬菜栽培品种多,种植形式多样,加上昆明气候适宜,蔬菜病虫害种类和数量均较多,2009年以来连续冬季干旱温暖天气的影响,一些虫害呈上升危害趋势。目前大面积病虫害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化学农药在蔬菜上的残留,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蔬菜生产安全、农产品安全和农业环境安全,昆明市植保植检站开展了以蔬菜为主的农业病虫害综合治理(IPM)技术研究和示范,力求运用绿色防控技术达到蔬菜病虫害的无害化治理,取得了较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遵循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遵循“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抓手,通过建立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使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普及到村、户,并逐渐推广扩大示范面,使全市蔬菜主产区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2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杜绝高毒农药品种使用,创建一批无农药污染的蔬菜生产基地和知名品牌,促进我市蔬菜生产实现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优质化,确保蔬菜生产的持续发展。

二、建立蔬菜病虫害IPM绿色防控示范区(村)

根据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结合滇池流域及补水区面源污染治理,建立蔬菜病虫害IPM绿色防控示范区(村)8个。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农药废弃物回收池,组建植保专业化防控组织,科学集成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安全。

三、绿色防控技术

(一)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如选用进口白菜品种“白菜王”、云南新成功选育的高抗品种“抗大3号”减轻白菜根肿病危害;

2、合理轮作、间套作。轮作是预防多种蔬菜病害的首选措施,特别对土壤传播病害如根肿病、枯萎病等有明显防效。

3、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采用地膜覆盖、喷滴灌等节水农业措施,避免水肥不匀诱发病害。

4、清洁生产。及时清洁田园,拔除病残株集中烧毁处理;收获后及时清园,集中处理废弃秸杆。

5、大棚生态控制。利用高温时段闷棚防治黄瓜等的霜霉病和白粉病。

6、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使用农药防治病害,防治适期很关键。加强病虫害监测、注意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在蔬菜病害发生初期,或具备病害流行条件时施第一次药,一般病害10~15施一次,流行高峰期7~10天一次。同种类农药每个蔬菜生长季节使用不超过3次。

(二)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1、农业防治:

(1)深耕晒垡,减少越冬虫源;

(2)合理轮作和间套作,利用不同蔬菜种类阻隔害虫;种植敏感作物诱集带,集中消灭害虫;

(3)清洁生产,及时摘除带虫、卵老叶,及时处理废弃秸杆。

2、物理防治:

(1)设施栽培的利用防虫网阻隔害虫进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阻止害虫落土化蛹;

(2)采用黄色粘虫纸(板)诱杀;

(3)放置糖醋液、安置频振式诱虫灯诱杀。

3、生物防治:

(1)田边种植天敌诱集带或天敌食源;

(2) 保护和利用田间土著天敌种群如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和白僵菌等,释放弯尾姬蜂防治小菜蛾;示范推广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害虫;

(3)利用昆虫信息素(性诱剂)诱杀害虫。

4、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

施药防治蔬菜害虫,要注意判断防治指标,当田间害虫损失与施药成本持平时开始防治,害虫低龄幼虫期(或若虫期)施药防治效果更好。同种类农药在一个蔬菜生长季使用不超过2次,低龄幼虫初发期7天施药一次,幼虫高发期视田间虫害情况5~7天一次。

四、主要病虫防治方法

(一)主要病害

1、霜霉病

露地注意开沟排湿,棚内注意通风透气,防止高湿状态持续发生。田间高湿状态持续时间一周以上时,即可用代森锰锌或百菌清预防一次,病害发生初期,药剂防治可选用72%霜脲.锰锌500-600倍、或58%甲霜灵.锰锌400-600倍、或69%烯酰吗啉.锰锌450倍、或5%吡唑醚菌酯1500-3000倍等兑水喷雾。

2、病毒病

合理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发病初期可选用2.8%氨基寡糖素400-500倍、或氨基寡糖素+2%宁南霉素300-400倍或氨基寡糖素+20%病毒灵400-500倍防治,也可用0.5%菇类蛋白多糖(香菇多糖)代替氨基寡糖素。苗床带病的辣椒、番茄和叶用莴苣等,可于移栽起10~15天施药一次,连施2~3次。

3、白粉病

适时疏通沟道,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叉,摘除脚叶、病叶,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选用50%醚菌酯3000-4000倍、或25%嘧菌酯1000倍,或40%氟硅唑4000倍、或5%腈菌唑2000倍防治,连续防治2次。

4、十字花科黑班病

清除老叶病叶。常年重病区,病叶率5%时开始防治,一般种植区病叶率5-10%时开始防治。药剂防治可选用10%多抗霉素1000倍、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120)400倍、10%苯醚甲环唑1200-1500倍兑水喷雾。

5、十字花科根肿病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销毁;增施有机肥,偏酸性土壤施灶灰、石灰调节PH值;育苗选择健康苗移栽。药剂防治,播种前可用25%多菌灵300倍浸种消毒或塘施600倍75%百菌清,苗床期施药3次;直播或定植后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600-1000倍灌根,7天一次灌二次。有条件的选择氰氨化钙或氟啶氨土壤处理、或10%氰霜唑1500-2000倍苗床处理。

6、枯萎病

轮作,嫁接防病。预防为主,做好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和苗期药剂防治,已经发病的用药很难治愈。前期防治药剂2.5%咯菌腈20克/千克种拌种、枯草芽孢杆菌等拮抗菌类(百抗、根腐消)拌种或浇灌,发病后还可用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120)400倍、0.5%氨基寡糖素400-600倍、30%�f霉灵800-1000倍、30%乙蒜素800-1000倍喷雾或浇灌。

7、细菌性病害

昆明蔬菜细菌性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和十字花科黑腐病。黑腐病周年发生,病叶率5%时开始防治。软腐病在高温高湿易发生,特别是暴雨后随雨水传播。发病初期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50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800倍、或3%中生菌素600-800倍等药剂兑水喷雾。常年生发生田地,暴雨放晴后即施一次药预防。

(二)主要虫害

1、斑潜蝇

成片种植的地区或大棚内用黄板诱杀可减少成虫危害,药剂防治可用70%灭蝇胺2500―5000倍、1.8%阿维菌素 2000倍防治幼虫。

2、小菜蛾

在成虫发生初期用小菜蛾性诱捕器,可诱杀成虫,减少产卵量;苗期百株幼虫量50头时,可选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或多杀霉素1000-1500倍、或1%甲维盐1000倍、或5%氯虫苯甲酰胺1000-2000倍防治。

3、甜菜夜蛾

成虫发生期可用性诱剂进行诱杀;发现低龄幼虫集中危害,即可用药,防治药剂有1%甲维盐乳油1500-3000倍及其混剂、或10%虫螨腈(除尽)1000倍液、或30%虫酰肼9000-1200倍、或30%茚虫威(安打)5000倍、或5%虱螨脲乳油1200-1500倍、或5%氯虫苯甲酰胺1000-2000倍防治,以上药剂可与菊酯类或阿维菌素混用兼防其他害虫。

4、蓟马

清除棚内及埂边杂草,危害初期可用2.5%多杀霉素1000倍、或6%乙基多杀菌素2500-3000倍,或35%吡虫啉1000倍、或10%烯啶虫胺600倍、15%唑虫酰胺1000倍,或20%啶虫脒可溶粉剂2500-3000倍防治,多杀霉素可与以上农药混用,施药时加入0.3%的有机硅(或洗涤剂)有增效作用。禁止使用含氟虫腈(锐劲特)成分的农药。

5、地下害虫

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每盏灯控制范围30-50亩,连片安装;收获后,种植前翻土晒田,增加害虫死亡率,有条件的可以水旱轮作;发现断苗后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5千克均匀撒施于土表,也可以用5.7%氟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于黄昏喷施在作物根周土表。

(三)蔬菜草害

1、深翻晒垡,消灭土壤中残根和草籽;

2、覆盖黑色地膜或秸杆除草;

3、菜地除草只能少量使用残效期较短的芽前除草剂。国内菜地除草有选用以下药剂的:苯胺类氟乐灵,于播种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可以用于十字花科(播前3-7天)、豆科(大豆播前5-7天),施药后立即混土;苯胺类二甲戊灵(施田补),于播种覆盖土后,或移栽前喷雾,可用于十字花科、茄果类、莴苣等蔬菜。酰胺类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异丙草胺(都尔),播种前或移栽前,或播种盖土后喷雾,可用于番茄、辣椒、茄子、萝卜、白菜、芹菜、洋葱,不可用于黄瓜、菠菜、韭菜、都尔不可用于苋、莴苣。

4、菜地使用除草剂时应严格控制用量,设施内用药量较露地减30%。

5、露地施药防止漂移,无灌溉条件的不要使用除草剂,以防药害。

6、蔬菜生长过程中严禁使用除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