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昆明市大春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移栽及播种工作基本完成,移栽后的水稻应注意“浅水勤灌”,使秧苗顺利返青。随着雨季将近,强降水天气明显增多,气温偏高。全市农业植保部门继续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有的放矢的指导病虫防治,尤其对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及早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现虫情,积极组织农户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效,减少农药使用,确保今年大春丰产丰收。
一、稻飞虱已迁入我市,各县区继续加强监测
5月10,稻飞虱在昆明地区开始发生,主要发生区域东川、石林,以白背飞虱为主。截止5月20日,全市稻飞虱发生面积达0.88万亩,发生程度1级,加权平均虫量达80头/百丛,最高虫量150头/百丛,目前已累计防治1.13万亩次。田间虫态以低龄若虫为主。
进入雨季后田间阴湿有利于繁殖危害,预计6月中旬-6月下旬稻飞虱上升较快,普遍中等发生,局部重发生。目前药剂防治稻飞虱时期较好,各发生县要及时组织、宣传,开展专业化统防和群众统防相结合的防治工作,对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800―1000头/百丛)的田块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醚菊酯、吡蚜酮等高效低毒药剂进行防治,成虫数量偏高的田块可与80%敌敌畏混合使用。在以上药剂中加入有机硅助剂可大大提高药液的粘着和延展,提高防效。
二、水稻秧苗期一代螟虫中等偏轻发生
至5月20日,全市共发生一代三化螟0.35万亩,主要发生在秧田期,平均危害株率达0.1%,低于去年同期。寻甸县秧苗田间调查,一代三化螟蛾子始见期5月2日,比去年推迟了8天;每亩蛾量30头,雌雄比6.5:1,比去年同期减少45%;5月9日蛾量达到最高峰108头/亩。
杀虫灯、黑光灯诱杀螟虫效果明显,二化螟、三化螟性诱剂诱杀效果好。出现卷心苗的稻田,6月内抓紧施药防治,可用3.6%杀虫双大粒剂1000克/亩撒施,或50%杀虫单可溶粉剂100-120克/亩拌毒土撒施,保持浅水层4-5天;或用25%杀虫双水剂100-200ml/亩、Bt乳剂2000倍液等喷雾,三化螟和稻飞虱混合发生区可选用40%氯虫・噻虫嗪(福戈)6-8克/亩喷雾,对两种虫均有防效。
三、玉米地下害虫偏重发生
由于前期高温少雨,玉米地下害虫中等偏重发生,局部早栽玉米地下害虫重发生。
至5月20日,全市共发生玉米地下害虫2.83万亩,比去年同期略高,平均危害株率0.5%,平均百株(塘)虫量1头,最高16头。
使用包衣种或在播种时塘施辛硫磷、毒死蜱或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效果更好,出苗后发生的,也可喷雾防治补救,但效果不理想,可选择毒死蜱、丁硫克百威或氟氯氰菊酯(百树得)乳油制剂兑水,于黄昏喷雾幼苗及根周土壤,对地老虎、蝼蛄效果较好。
四、马铃薯晚疫病
根据昆明市寻甸县六哨乡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监测显示,截止5月20日,寻甸县六哨乡监测点晚疫病侵染已进入第四代2次侵染,鉴于昆明市3-5月份较常年雨量偏多,利于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发生,全市各县区植保部门继续做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工作,一旦发现晚疫病危害,请立即发布预警信息,积极组织农户开展统防统治。
五、注意杂草防除
5月底至6月初杂草普遍发生。近年来旱地作物采用的行间覆盖如秸杆覆盖、地膜覆盖(尤其是黑色地膜)对杂草生长有抑制作用。
水稻田茎叶处理防除杂草:水稻移栽后未及时进行杂草化学防除或防除效果不好的田块,可于稗草4-6叶期时,用2.5%五氟磺草胺(稻杰)油悬浮剂进行茎叶处理,用药量60-80ml/亩,对稗草及部分阔叶草有良好的防效。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发生偏重的田块可用560克/升灭草松水剂100-200毫升/亩,防效较好。
旱地茎叶处理防除杂草:随着5月中旬的降雨,旱地杂草已开始发生,6月上旬预计普遍处于3-5叶期,正是药剂防除杂草的主要时期,喷施25%砜嘧磺隆(宝成)水分散粒剂5-6克/亩定向喷雾(注意不能用于玉米制种和甜玉米),可有效防除玉米地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
六、密切关注农田鼠害
2017年5月东川、安宁鼠情监测点田间鼠密度0.3、1.02%%,均为达到防治指标。6月处于各种作物生长期,预计鼠害偏轻发生,请各地密切关注田间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