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昆明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偏多,是一个光热资源充足、雨量充沛的年景。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冬旱较常年正常稍偏轻;春季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略多,春旱偏轻;雨季开始期除东川为特早外,其余县市区为特晚,均于6月中旬开始,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结束,夏季(主汛期6~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多,单点强降水频发;秋季全市降水量较历史同期略多。气温较常年偏高,但较2016年偏低,夏季全市无明显低温天气出现。
2017年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587.7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392万亩,蔬菜播种114万亩左右。
昆明市植保植检站2017年以中央、省市党委要求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和昆明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目标,建设现代植保,服务现代农业,为保护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贸易安全、农业环境生态安全积极努力。
病虫害监测预警:应用昆明市粮食、蔬菜、花卉、果树植保网络,进行农作物病、虫、鼠害预警监测工作,对滇池流域农药使用进行监测,及时、准确地发布农业病虫情报,2017年全年开展病虫趋势会商2次,市级发布病虫情报13期,分别为长期预测和防治方案2期,中期病虫情报5期,短期病虫简报6期;县级发布测报78期,通过昆明农业信息网、昆明市植保植检站网和邮政进行发布,同时,通过电视台(昆明教育二台《兴农时空》栏目)、短信等形式发布病虫情况和防治建议,全年未出现任何误报、缓报病虫信息现象,为各级部门正确决策、指导我市大面积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提供准确信息。
科学指导防治: 2017年全市病虫草鼠害共防治了1587.79万亩次,挽回作物损失13.63万吨,其中挽回粮食作物损失6.49万吨,粮食作物损失率为1.318%,低于3%的病虫损失率指标,较好地完成目标任务。其中病害防治了511.9万亩次;虫害防治595.59万亩次;草害防治了333.29万亩次;农田鼠害防治了130.08万亩次;农田螺害防治了16.93万亩次。
绿色防控与专业化防治相融合,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2017年依托专业合作社、乡村机防队及植保专业防治企业,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119.09万亩;2017年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综合控制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全市非化学防控总面积114.17万亩次,其中应用性诱、色诱、光诱、食诱“四诱”技术7.33万亩次,释放寄生蜂2.98万亩,应用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防治12.01万亩次,稻鸭(鱼)共养1.14万亩。农业防治和各项理化诱控措施应用技术更加成熟,并逐步得到种植户的主动接受和应用。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比上年同期增加24.4%,辐射带动面积增加21.8%,主要作物非化学防控覆盖率33.8%。
重点建设部级示范区2个:“安宁食用玫瑰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和 “石林饲用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完成马铃薯病害专业化统防全程控制示范;实施滇池流域及补水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技术推广” 示范15950亩,超计划面积99.4%,辐射示范面积76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