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特色作物病虫害发生实况
2017年昆明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偏多,是一个光热资源充足、雨量充沛的年景,年内春季旱情偏轻,雨季开始期较常年特晚,汛期降水量偏多。春旱偏轻,雨季开始晚,使春季害虫发生重,持续时间长;汛期降水量多,则秋季病害更易流行。因此2017年特色作物病虫害属于中偏重发生年景,季节消长趋势表明,病害发生高峰在6-10月,处于主汛期,田间持续高湿度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虫害发生春季和夏秋季高峰分别在3月、7-9月,春季高峰期较正常年提前。
据植保部门统计,2017年特色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83.12万亩次,其中病害43.8万亩次,虫害39.3万亩次。
(一)观赏花卉
昆明市有利的气候资源,吸引了众多花卉苗木种植和经营组织,昆明花都鲜切花享誉国内外,本土苗木、引进扩繁的花苗、以及作为集散地引进的外来盆花和观赏花木,近年来市场占有率也呈上升趋势。在市场需求导向下,观赏花卉产品率先实现了优质优价,促使花卉生产由原来的以个体农户为主,逐渐向种植大户、小型农场及企业带动规模化经营转变,生产管理更规范、病虫害防治技术日益成熟,虽然病虫害发生仍然频繁,但是并未造成大的损失。
2017年观赏花卉病虫害发生面积61.44万亩次。其中主要病害是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根腐病、病毒病和各种叶部斑点病,发生面积27.38万亩次;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蓟马、白粉虱、潜蝇类、夜蛾类、介壳虫和软体动物等,发生面积34.05万亩次。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是大棚花卉难防病害,2017年偏重发生;根腐病在盆栽花卉、连作花卉大棚上偏重发生;红蜘蛛、蓟马在大棚花卉上重发生。
(二)加工型花卉
用于食用、茶用和提取色素的加工型玫瑰、菊花、万寿菊等,病虫害以蚜虫和玫瑰类的白粉病最难控制。2017年加工型花卉病虫害发生面积7.96万亩次,其中蚜虫3.46万亩次,白粉病3.72万亩次,均为重发生。
(三)中草药材
2017年中草药材病虫害发生面积10.5万亩,其中病害9万亩。昆明的中草药材种植,以三七面积最大,三七疫病、根腐病、灰霉病和圆斑病是危害三七的主要病害。其它中草药材,由于起步时间不长,种植规模不大,目前病虫害不重,常见的中草药材根腐主要还是由根部生长发育不良引起。相比病虫害而言,中草药材种植地的杂草危害更为突出。
(四)其它特色作物
2017年其它特色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约3.2万亩次。其中人参果疫病中等发生,草莓白粉病重发生。
二、2018年2月特色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
据天气预报,2018年我市冬春干旱较常年偏轻,2月立春后,随着气温上升,农作物病虫害将结束全年最低阶段,进入始发和逐渐上升阶段。
由于暖冬特征明显,各病虫害监测点1月监测,蚜虫、蓟马、斑潜蝇、红蜘蛛等小型害虫在大棚作物内仍有零星发生,灰霉病在湿度大和低洼地大棚内中等发生,白粉病零星发生。
晋宁监测点1月下旬粘虫纸监测,玫瑰大棚诱蓟马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43.2%,非洲菊大棚内诱斑潜蝇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37.5%。田间系统调查,非洲菊斑潜蝇危害株率15%,白粉病、灰霉病危害株率均为10%;康乃馨锈病危害叶率10%。
根据气象预报、1月田间病虫基数和作物布局,预计病虫害总体轻发生到中偏轻发生,病虫害主要发生在大棚切花作物上。
虫害中偏轻发生。蚜虫在多种露地作物上安然过冬,并正常繁殖,预计2月蚜虫为特色作物的主要害虫,2月萌芽的作物上会受到蚜虫危害。2月下旬,大棚内节日收获后的残花,如果不及时清桩,红蜘蛛将上升危害。
2月没有大的病害流行,病害轻发生。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一些尚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会因为营养供应等问题出现生理性病害。为迎接春节而准备的兰科花卉,浇水不当会引起根腐。康乃馨的锈病、黑斑病开始发生。大棚花卉灰霉病下降。
三、2月特色作物病虫害防治建议
1、2月情人节、春节相连,对观赏花卉需求量达到全年最高峰,除了本土种植的观赏花卉外,外来花卉种类数量也较大。从省外调运充盈昆明市场的花卉、苗木,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要求携带对方调运检疫证书(副本),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2、准备种植特色作物的冬闲田地,2月可以进行翻耕;土壤板结粘滞的,根据需要增施优质有机肥或腐殖土改良土壤;处于休眠期的作物,抓紧清园、疏沟理墒。
3、赶两节收获的,节后及时清桩,清除病虫残枝叶集中处理,降低田间基数。
4、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对蚜虫中心虫株进行挑治,其它病虫害视发生情况适时防治。
5、关注天气预报,特别是设施农业,要注意预防冬春季强降温天气造成的“逆温”对设施内作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