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趋势所提到的特色作物指种植业中,除常规蔬菜、果园、传统作物粮豆油烟类以外的,利用农田(园地)种植的特色观赏花卉(鲜切花卉、绿化苗木、盆栽观赏植物、盆景盆花、种球种苗、地方特色花卉)、加工型花卉(食用玫瑰、茶用玫瑰、原料花卉)、人工种植中草药材等。
1预测依据
1.1气候条件
据昆明市气候预测,2018年3-4月,昆明大部分地区降雨较正常年略多,预计大部分县区雨季于5月中旬、下旬开始,与常年相比为正常,雨季开始前的初夏干旱接近常年。主汛期(6~8月)降水量较历史同期正常至偏多。9月后降水量较历史同期正常至偏少,大部县区的雨季在10月中旬相继结束,雨季结束期接近常年。
2018年气候条件接近正常年,大春生产期间热量充足,降水集中,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高温高湿、低温冷浸、干湿交替等气候条件,有利于不同病虫害发生及传播;高温时段害虫生命周期较短,虫害重;雨季连降雨、排水不畅,是疫病流行的有利条件;雨季前的快速升温、风干物燥天气,有利于露地作物白粉病传播蔓延;高温天气、干旱或土壤湿度变化过大,易诱发生理性病害。
1.2种植模式、栽培及管理水平
昆明市十三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在鲜切花卉、中草药材已有的种植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品牌花卉”和“特色生物种植业”,以晋宁、宜良、石林、嵩明、安宁为重点建设花卉产业示范区,富民、寻甸、禄劝为鲜切花和加工原料花生产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在禄劝、东川、寻甸、嵩明、西山、宜良、晋宁等县区发展特色中药材及特色食用菌种植基地,并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按规划设计,至2020年,全市7区1市6县,都将不同程度地加大特色作物种植力度,特色作物特有的病虫害将陆续在全市范围内发生。
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一些特色作物栽培简单模拟原生态环境,采用地膜覆盖、塑料大棚、遮阳网棚等设施,较露地栽培有保温、保湿、遮光等作用,但调控水平较局限。调控水平高的智能温室,由于成本高难于推广。因此,设施也是病虫害躲避自然调控的屏障,设施内夏季易出现高温、高湿、郁闭、静风、寡照等小气候,有利于病虫害生存。
有的地区引进和发展特色作物产业,准备不足,不了解品种特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造成病虫害防治延误。
特色作物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脱节,作物不能及时采收,造成田园中病虫害基数累积。
1.3病虫基数
晋宁切花监测点4月中旬田间调查,切花主要病虫害为白粉病、叶螨(红蜘蛛)、潜蝇、蓟马。其中玫瑰白粉病危害率(危害田块率,下同)70%,病叶率15.8%。玫瑰红蜘蛛危害率90%,平均密度15.1头/片叶;蓟马危害率85%,平均31.7头/朵花;蚜虫危害率35%,有蚜枝率9.4%;夜蛾危害枝率3.7%。非洲菊斑潜蝇危害率80%,危害叶率30%,非洲菊白粉病危害率50%。
夜蛾类性诱剂监测:2017年全年甜菜夜蛾诱虫量较上年减少43.2%,第一高峰出现在3月下旬;斜纹夜蛾诱虫量较上年减少36.8%,第一高峰出现在3月下旬。2018年一季度成虫活动量不大,但甜菜夜蛾一季度诱虫总量同比上年增23.8%,而斜纹夜蛾3月诱虫量不到去年同期的1/5。
食用玫瑰监测点调查,4月中旬,蚜虫危害率30%,平均危害株率10%;白粉病危害率90%,危害株率75%;卷叶蛾危害株率5%。
草莓监测点调查,红蜘蛛危害率65%,平均危害株率20%。防治不及时的,叶螨数量上升很快。
2 2018年大春期间特色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特色作物生产布局、栽培条件、病虫发生规律、当前病虫基数和气候情况综合分析,结合防治因素,通过全市植保技术人员会商,认为2018年夏秋季特色作物病虫草害总体呈中偏重发生趋势,发生面积约82万亩次,较去年增加。
2.1病虫害趋势空间分布
特色作物种植区域分布在全市各个县区,由于主要发展方向不同,病虫害发生趋势空间分布有差异。重发生区域晋宁县,是昆明市主要切花产区,切花种植历史较长,而且以个体农户为生产单位的生产模式仍然占较大比例,切花病虫害发生程度较宜良、嵩明、寻甸等后续发展的切花产区重。中偏重发生区域呈贡,是花卉苗木集散地,种植面积虽然减少,但病虫害基数较大;石林、西山、安宁,病虫害以加工型花卉病虫害为主。中等发生区域宜良、嵩明、寻甸,特色作物经营主体为适度规模化的中小型企业,较个体农户管理水平高,但三七等中药材病虫害较突出;富民加工型花卉和少量药材种植,面积较小影响不大。中偏轻发生和轻发生区域,多处于特色作物引进、开发和少量种植时期,病虫害尚不会造成大面积危害。
2.2大棚切花病虫害中偏重发生
(1)预计鲜切花卉叶螨(红蜘蛛)重发生
预计玫瑰、康乃馨、非洲菊等切花红蜘蛛普遍重于去年,发生面积4.77万亩次,危害程度3-5级。雨季开始前4月为发生高峰,大棚内土壤湿度小、压枝栽培营养枝过密危害重。
(2)预计鲜切花卉蓟马重发生
预计主要切花受蓟马危害重于去年,为3年来最重,预计发生面积6.99万亩次,危害程度3-5级。5-7月为发生高峰,大棚内危害重,玫瑰、康乃馨、非洲菊等花期受害重。
(3)预计鲜切花卉白粉虱中等发生
白粉虱主要危害非洲菊等草本鲜切花,预计发生面积1.34万亩次,危害程度2-3级。大春生产期间均为高发生时段,危害时期延续到10月。
(4)预计鲜切花卉蚜虫中偏轻发生
蚜虫是较好控制的切花害虫,近年来基本没有暴发危害的机会,预计发生面积2.79万亩次,危害程度1-2级。5月为蚜虫高峰末期,进入雨季后虫口数量下降。
(5)预计鲜切花卉鳞翅目害虫中等发生,局部偏重
切花作物鳞翅目害虫主要有夜蛾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危害玫瑰、满天星、康乃馨、非洲菊等多种切花;小菜蛾,危害紫罗兰等十字花科切花;卷蛾类,危害玫瑰、百合及黄莺等配花。总体呈中等发生趋势,发生面积3.43万亩次,发生高峰为昆明市高温时段6~8月。
(6)预计鲜切花卉白粉病中偏重发生
主要危害玫瑰、非洲菊、满天星,周年发生,雨季前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发生较重,雨季后通风条件好的大棚发生较重。预计发生面积5.52万亩次,危害程度3-4级。
(7)预计鲜切花卉霜霉病中等发生
主要危害玫瑰,预计发生面积2.32万亩次,危害程度3级。8、9月份该病易流行。
(8)预计鲜切花卉灰霉病中偏重发生
主要危害玫瑰、非洲菊、勿忘我及多种切花,预计发生面积4.22万亩次,若遇连阴雨天气多,透光性差的大棚偏重发生。雨季后8、9月份该病危害高峰,设施内湿度高,光照不足,湿气滞留易流行。
(9)预计鲜切花卉根部病害中等发生
康乃馨立枯病、枯萎病,非洲菊枯萎病等根部病害高温时段危害突出,预计发生面积1.76万亩次,连作多年的大棚危害重。
2.3加工型玫瑰白粉病中偏重发生
白粉病是食用、茶用等露地栽培玫瑰的主要病害,预计发生面积2.82万亩次,危害程度4级,流行时期为4-5月。
2.4部分特色作物病虫害中等发生
三七疫病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4万亩次;三七根腐病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38万亩次。
人参果疫病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98万亩次,人参果病毒病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0.37万亩次,人参果红蜘蛛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0.69万亩次。
2.5其它观赏花卉苗木盆景,病虫害中偏轻发生。
预计蚜虫、白粉病、根腐病,危害程度1-3级。
2.6其它中草药材类,病虫害中偏轻发生。
预计根腐病和地下害虫,危害程度1-3级。
2.7特色作物杂草中等发生。
特色作物杂草雨季后开始危害,预计发生面积11万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