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简介通知公告新闻动态党建工作病虫测报农药管理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药药械政策法规植保知识与技术县区动态
昆明市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分析及防治建议
发布时间:2018-07-23 11:10
作者:

一、 当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防治情况

据植保部门统计,截止2018年7月17日,昆明市马铃薯种植面积48.4万亩,晚疫病发生面积22.367万亩,中偏重至重发生8.137万亩,占发生面积的36.38%。各县区植保部门指导防治面积21.81万亩,其中组织无人机专业化防治11340亩次。

二、 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分析

据昆明市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数据分析(根据晚疫病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截止7月19日,六哨、凤合、李子沟马铃薯晚疫病侵染代次分别为11代4次、10代6次、8代2次。3代1次出现的时间(首次施药适期)分别为5月23日、5月29日、6月4日。其中寻甸县六哨乡 6月~7月监测数据,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次数较去年增加5次,增18.5%,“重~极重”侵染的次数减少2次,减16.7%。田间调查,7月中旬六哨未防治地块,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52.17%,较去年同期增20个百分点,增幅63.4%。

综合各监测点发生情况,当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同期。

今年寻甸、东川等马铃薯主产区主推品种为‘青薯9号’、‘合作88’,以及各地小品种(如李子沟的‘开花洋芋’),近年来调查均未表现出抗病性;马铃薯主产区为多年种植区,病原充足;大春马铃薯生长季节处于各地汛期(6~9月),主产区气象因子适宜晚疫病流行。从寄主植物、病原生物、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认为:2018年是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大发生)年。目前发生重的地块植株发病程度在5级以上(最高9级),如果后期气候正常,晚疫病将呈加重危害趋势,前期没有防治或防治不及时的,马铃薯枯秧时间约在7月下旬,较去年提前5~10天。

三、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建议

药剂防治,是控制马铃薯晚疫病、保苗增产的重要措施,适时对症防治可挽回损失15%~50%。

根据马铃薯监测预警系统,首次施药时间应在5月下旬~6月上旬大春马铃薯齐苗后、封行前,其后根据气象情况和发生程度隔15天左右施药1次,昆明种植区全生育期施药5-6次。

目前田间马铃薯植株绿色部分在3成以上的,仍然有防治价值,希望各地抓紧选用治疗性杀害菌剂防治1次,视情况7-10天后再防1次,延缓枯秧,减少产量损失。

当前建议使用的防治药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金雷)100-120克/亩;5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灭克)80-107克/亩;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40-50克/亩;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百泰)40-60克/亩;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60-75毫升/亩。人工防治选择以上药剂任一种,按每亩用药量兑水45升,抢晴上午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请注意不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