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特指11月至4月小春作物生产季)是昆明市传统农业生产的“淡季”,大面积以麦类、蚕豆、油菜等粮油作物为主,产能不高,因此近年来一些地区采取休耕、或种植绿肥等方式休养土地,有的地区开始在大春收获后种植一季其它填闲作物,如特色中草药材、杂粮等。因此冬春季特色作物除了周年种植的大棚切花、加工型花卉、多年生中草药材三七、重楼等,及年节花卉苗木外,还有少量季节性的中药材面积。冬春季是昆明的干季,冬季阴冷、设施内湿度适宜,有利于植物病害发生,开春后气温上升快、大气候干旱温暖,一些害虫也乘势繁殖危害。根据作物布局、栽培条件、病虫发生规律、当前病虫基数和气候情况综合分析,结合防治因素,经过昆明市植保部门会商,预测2019年冬春季特色作物病虫害呈中等发生趋势,虫害局部偏重,病虫危害有前期(11-12月)病重后期(2-4月)虫重的特点。
一、发生趋势预测
(一)鲜切花卉苗木
预计冬春季鲜切花卉病虫害中等发生,绿化苗木病虫害中偏轻发生。总发生面积42.26万亩次,其中病害15.58万亩次,目前以灰霉病、霜霉病为主,春季以白粉病为主;虫害发生面积26.69万亩次,秋冬季以蜗牛、蛞蝓为主,春季以地下害虫和小型害虫为主。
1、病害
预计灰霉病中偏重发生,主害期11月-12月,发生面积3.94万亩次,主害作物大棚切花、小型盆栽观赏花卉(如杜鹃、花仙客来等)。
霜霉病中等发生,主害期11月,主害作物切花(月季、洋桔梗、金鱼草等),发生面积4.53万亩次。
白粉病中等发生,主害期3-4月,主害作物切花(月季、非洲菊)、盆栽花卉、苗木(红叶石楠等)发生面积5.03万亩次。
根腐病中偏轻发生,低洼地重发生,主害期11-12月,主害作物草本花卉,发生面积0.55万亩次。
病毒病中偏轻发生,蚜虫、蓟马、叶蝉等害虫是重要的传毒昆虫,有虫害发生的区域,预计4月病毒病相继发生。
2、虫害
预计2019年蚜虫等小型害虫春季高峰3月下旬开始:大棚花卉蚜虫中等发生,露地花卉苗木蚜虫中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58万亩次;蓟马中偏重发生,主害期3-4月,主害作物大棚切花、露地显花作物,发生面积7.16万亩次;叶蝉零星发生,主害时期3-4月,发生面积0.25万亩次。
红蜘蛛中偏重发生,主害期2-4月,作物大棚切花(月季、康乃馨、非洲菊)、露地花卉苗木,发生面积5.82万亩次。
白粉虱中等发生,主害期11-12月,主害作物非洲菊和其它一些蓝本花卉,发生面积2.84万亩次。
地下害虫中等发生,地下害虫主害期3-4月,大田栽培的花卉苗木均有发生,发生面积1.25万亩次。
11月局部地区还会有少量夜蛾科幼虫,危害不重,4月将开始危害,发生面积0.95万亩次。
绿化苗木、盆栽观赏上介壳虫中偏重发生,整个冬季在植株上栖息,造成树势衰弱,预计发生面积2.16万亩次。
3、生理性病害
冬季冷害、干旱造成作物营养不良、春季蒸发量快速增加、作物根系生长不良、暖冬等原因都可能影响作物营养生长或花芽分化,容易导致花卉、苗木萎蔫、黄化、落叶等生理性病害。
(二)加工型花卉
1、灰霉病和叶斑病:中偏轻发生,主害期11月,主害作物万寿菊、除虫菊等草本花卉,发生面积0.78万亩次。
2、白粉病:中等发生,主害期3-4月,主害作物食用玫瑰,发生面积0.87万亩次。
3、蚜虫:中偏重发生,主害期4月,主害作物食用玫瑰及其它花卉,发生面积1.35万亩次。
(三)其他特色作物
冬春季是特色蔬菜瓜果生产淡季,预计病虫害轻发生,总发生面积14.67万亩次。
疫病、灰霉病:预计中等发生,主害时期11-12月,主害作物三七、人参果,发生面积4.5万亩次。人参果处于收获后期,秋冬季普遍发生的灰霉病会常见于残留的花、叶、果上,留种时注意选择健康无病虫植株。
根腐病:多年生的中草药材、秋冬季仍然生长的其他特色作物如三七、玛咖、山葵、石斛、重楼等,土壤环境不良引起的根腐,及根腐后伴生的白棘跳虫、鼠妇等一些以腐生为主的昆虫,会加速根部腐烂,表现出根腐病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0.85万亩次;
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3万亩次。蜗牛、蛞蝓混合发生,预计中偏重,发生面积1.61万亩次。
叶部病害:春季中草药材白粉病预计发生0.55万亩次,其它叶部病害零星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37万亩次。
(四)冬季草害轻发生,鼠害局部发生。
二、预测依据
1、栽培及防治措施
随着产业结构调查、城镇化速度加快,近郊鲜切花卉种植区花卉面积减少,个体农户零散种植面积减少,公司运作、适度规模化经营在鲜切花卉、苗木生产中进步较快,规范化栽培有逐渐取代各自为政的趋势,有利于病虫害的统一防治。
先进的栽培设施由大公司引进,并在各地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从栽培环境和生产源头入手严格控制病虫害发生,一些花卉公司病虫害很轻。花卉市场开始回升,大面积花卉管理加强,病虫害发生得到较好控制。
土传病害及土壤害虫,占特色作物病虫害的重要组分,新引种试种、人工驯化以及扩大种植的特色作物,1-3年内新病虫害突发危害,在3-5年间形成相对稳定的种群,在生产地定殖。
冬春季三节元旦、春节、西方情人节,从各地引进的节令花卉、盆栽较多,随之带来的一些病虫害有可能扩散,外来作物不适应本地气候可能更易感病。
2、2018年病虫基数
2018年鲜切花病虫害中等发生,三大病害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局部偏重,危害情况略低于上年同期。11月下旬晋宁县切花主产区田间调查,玫瑰灰霉病危害率(田块)10%,危害枝11%,非洲菊灰霉病危害(田块)率50%,病叶率28%;玫瑰霜霉病危害率10%,危害枝6%,均低于去年同期。粘虫纸监测数据,2018年1-1月诱蓟马和斑潜蝇总量分别较2017年同期减少60.06%和17.36%。
性诱剂监测,斜纹夜蛾1-10月诱蛾量仅为去年同期的74.71%,甜菜夜蛾诱蛾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3、气象条件
冬季是昆明地区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大环境不具备多数病害流行的条件。进入11月,陆续进入霜期,夜温越来越低,降雨量少,大环境也不适宜害虫生长。2月下旬,气温开始上升,3-4月气候温暖干燥,有利于蚜虫等小型害虫繁殖;若秋冬湿度大,春季白粉病、锈病发生时期会较常年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