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简介通知公告新闻动态党建工作病虫测报农药管理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药药械政策法规植保知识与技术县区动态
2019年3月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发布时间:2019-03-21 16:05
作者:


据气象预报,2018年冬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我市气温较常年同期特高,降水量特多。冬季农田大环境温暖(平均气温11.1℃),较常年同期偏高1.6℃,空气及土壤湿度较适宜,极端天气情况少见,农田病虫害略重于常年。预计3月中下旬我市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气象干旱有可能发展,各县(市)区应及早采取措施,做好抗旱节水工作。

当前,我市小麦多已进入抽穗期,蚕豆大多处于结夹至采收期,油菜进入结夹至采收期,3月气温回升较快,利于蚜虫、斑潜蝇虫害的增殖和危害,并呈上升危害趋势。各县市区植保部门应加强粮食作物监测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春季粮食作物防控指导工作。

截止3月13日,全市小麦、大麦、油菜、蚕豆主要病虫害共发生55.33万亩次,累计防治面积84.2万亩次,其中: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23.12万亩次,累计防治面积29.13万亩次;大麦病虫害发生面积7.8万亩次,累计防治面积12.8万亩次;油菜病虫害发生面积5.28万亩次,累计防治面积6.48万亩次;蚕豆病虫害发生面积19.13万亩次,累计防治面积35.79万亩次。

1、小春蚜虫

据全市各监测点3月13日调查统计,全市蚜虫发生面积21.28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94.7%,防治面积41.28万亩次。当前蚜虫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总体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同期。

小麦蚜虫发生面积11.1万亩,发生面积较去年同期增加9%,较2月中旬上升了20.9%,平均百株虫量达230头,最高达2300头/百株,全市累计防治23.7万亩次。蚕豆蚜虫发生7.8万亩,发生面积较去年同期增加85.7%,累计防治面积14.1万亩次,平均百枝蚜量达2180头,最高6500头/百株。油菜蚜虫发生2.28万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平均百枝虫量达2260头,重于去年同期,累计防治面积3.48万亩次。预计3月中下旬小麦蚜虫的虫口密度将快速上升,因此,当前是进行药剂防治小麦蚜虫、油菜蚜虫的主要时期,具体防治建议如下:小麦田间虫株率超过25%的,可以使用药剂防治1次,蚕豆和油菜田如果只有中心虫株上危害重,可进行挑治。防治用药可选用22%氟啶虫胺腈、10%以上的吡虫啉、腚虫脒、吡蚜酮等低毒、高效农药,严禁使用国家禁限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中等发生,局部田块重发生。截止3月13日,全市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7.2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11.1%,防治面积3.23万亩次,平均病株率21.8%,平均病叶率11.6%,略高于去年同期,病情指数8.08,最高病叶率100%。

小麦条锈病始见期最早的是东川区,12月3日开始发生,比去年同期推迟6天。

3月份结合田间病情,对发生较重田块进行挑治,可选择三唑酮、烯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止条锈上穗危害。

3小麦白粉病

 截至3月13日,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达4.3万亩,发生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8.4%,当前平均病株率达9.3%,防治面积2.2万亩次,与去年同期持平,最高病叶率达90.09%。根据田间发病情况,可结合小麦条锈病防治同时进行,预防白粉病上穗危害。

  4、蚕豆斑潜蝇

随着3月份以来气温回升,蚕豆斑潜发生呈加重趋势,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至3月上旬,全市蚕豆作物累计发生斑潜蝇6.4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68.8%,累计防治了14.2万亩次。平均危害叶率28%,危害指数4.4。当前大部分地区蚕豆已进入成熟期,根据田间虫情决定防治措施,开始采摘的田块,建议不再进行防治。

5、蚕豆赤斑病

蚕豆赤斑病中等发生,至3月13日止,全市共发生蚕豆赤斑病4.25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29.1%,平均病叶率为18.9%,病情指数1.85,略高于去年同期。累计防治了5.83万亩次。

6、蚕豆锈病

蚕豆锈病全市中等发生,至3月13日止,全市共发生蚕豆锈病0.89万亩,略低于去年同期,平均病叶率为4.3%,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累计防治了1.66万亩次。

7、加强鼠情监测

安宁鼠情监测点调查,1月份鼠密度1.37%,2月鼠密度为2.43%,雌雄比3:1、5:2。

我市农田鼠害多发生在山区、半山区,坝区危害相对较轻,发生特点多以点片为主。各县区农业部门应当定期做好鼠情监测工作,一旦发现鼠情上升,及时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报告鼠情。3月下旬小春作物进入收获期,田间食源充足,也是进行春季灭鼠的主要时期,各县区要加强灭鼠知识和安全宣传,加强注意用药安全,选用第二代抗凝血剂,有条件的县区可组织进行统一灭鼠,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