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植保植检站(通知)
昆植字[2019]9号
各县(区)植保植检站:
草地贪夜蛾已侵入我市,并在全市发生为害,调查表明,目前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在我市只在玉米作物上发现危害。根据国内报道,昆明市属于草地贪夜蛾周年繁育区,由于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种植,预计该害虫将有可能在昆明市周年发生,尤其可能对大春玉米生产造成极大威胁。为了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危害,保证我市玉米生产安全,并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制订的《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结合昆明市生产实际,制订我市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县(市)区参照执行。
昆明市植保植检站
2019年5月31日
昆明市植保植检站 2019年5月31日
一、防控目标
1、总体防控目标
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比例达到3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确保不出现玉米连片成灾毁种现象,并且不显著影响农业农村部2015-2020 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计划。
2、玉米各生育期防控目标
玉米小喇叭口期(5-7叶展开)以前的防治目标以保苗为主。
玉米大喇叭口期(8-12叶展开)以前的防治目标以保功能叶为主。
玉米穗期的防治目标以保穗为主。
二、防控工作机制和防控策略
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重大病虫防控工作机制。以害虫种群动态监测为基础,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已经发生区域,尽快组织群众采取防治行动;重点区域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大防控力度,切实降低当地危害损失;即将发生的区域,要尽快组织防治队伍,做好技术准备,争取防治的主动权。
防治策略上,以生态控制和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
为重点,化学防治为底线,实施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治理和关键时期防控,控制当地为害,减少迁出虫量。
三、防控措施
(一)监测预警
1、大田普查
各县、市(区)植保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玉米生长季大田普查。重点普查时期:春季鲜食玉米心叶期(4月中旬左右)、大春玉米出苗期(6月中旬左右)、孕穗期(7月中下旬),掌握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的危害情况,同时全面摸清其发生分布和危害的其它作物,确保早发现、早控制。
2、常规监测
在全市有玉米种植的所有县、市(区)设虫情监测点,由植保部门负责对属地内虫情进行实时系统监测。
3、重点监测
在宜良、晋宁、安宁、东川等代表不同玉米生产区域的4个县设性诱监测点,监测成虫发生情况。
4、预报预警
各县、市(区)植保部门负责辖区内预报预警和防治指导,昆明市植保植检站负责收集、分析不同发生区域信息,根据全市虫情作出预报预警和防治指导。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与生态调控
人工摘除卵块和初孵幼虫。
生产中可通过种植抗性或耐受性的玉米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充足、促进玉米健康生长等措施来提高玉米对草地贪夜
蛾的抗性和耐受性。
有条件的地区可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
重灾区避免敏感品种交错种植,防止为草地贪夜蛾提供持续的理想寄主(玉米幼株)。
2.理化诱控技术
成虫发生期,4-9月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
3.生物防治技术
(1)保护天敌
昆明市农田自然环境中发现有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草蛉幼虫、农田蜘蛛捕食幼虫以及小花蝽在卵块附近活动。保护天敌,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持续控害作用。
(2)生物农药防治
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球孢白僵菌、短稳杆功或苏云金杆菌喷雾或拌细沙灌心。
4、化学农药防治技术:
(1)防治指标
目前参照国外的经验结合昆明实际,玉米心叶初期(或小喇叭口期前)平均被害株率>10%时,或局部被害株率>30%时,必须施药防治;玉米心叶末期(或大喇叭口期)平均被害株率>30%时,或局部被害株率>40%时,需要用药防治;玉米穗期果穗平均被害率>10%时,需要用药防治。
重点区域,玉米田3龄以上幼虫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开展应急防治。
(2)防治方法
可参照粘虫、玉米螟的防治方法,采取喷雾或喇叭口撒毒土法防治
幼虫。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
(3)防治药剂
综合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防控草地贪夜蛾指导手册、国外登记防控该害虫的化学农药、国内报道的有效药剂,以及我国登记在玉米作物上防治害虫的农药种类,初步建议选择高效氯氟氰菊酯(有杀卵作用)、氯虫苯甲酰胺、氯虫·高氯氟、氟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喷雾防治。
要根据农药使用说明书推荐的浓度和剂量进行适量喷洒,并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确保农药科学、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