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简介通知公告新闻动态党建工作病虫测报农药管理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药药械政策法规植保知识与技术县区动态
2019年昆明市农作物病虫发生及防治实况
发布时间:2020-02-05 16:38
作者:昆明市植保植检站


2019年昆明市气温较常年平均偏高,降雨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属于一个雨量稍欠、光热资源充足的年景。年内春末夏初旱情较近年来偏重发生,雨季开始期偏晚,大部分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入雨季。主汛期降雨量大部分地区偏少,较历史同期偏少13.8%,较2018年偏少13.2%。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过程多发,暴雨洪涝灾害较往年偏轻。全市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1.8℃,较2018年同期偏高1.1℃。全市平均日照较历史同期偏多9.3%,较2018年同期偏多8.9%。

2019年昆明市植保植检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和昆明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目标,建设现代植保,服务现代农业,为保护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贸易安全、农业环境生态安全积极努力。







图1 近二年昆明市病虫草鼠害发生及防治情况

病虫害监测预警:2019年根据全市作物布局、历年病虫发生情况,对主要病虫害进行宏观调查和系统监测,引进测报新技术与传统监测相结合,建立病虫趋势预测会商制度,全年对我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进行监测、分析,实行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周报制度,及时、准确地发布农业病虫情报,2019年全年开展病虫趋势会商2次,市级发布病虫情报9期,分别为长期预测和防治方案2期,中期短期病虫简(情)报7期,通过昆明市农业局网、昆明市植保植检站网和邮政进行发布,同时,通过电视台(昆明教育二台《兴农时空》栏目)、短信、微信、邮政寄送等形式发布,全年未出现任何误报病虫信息现象,尤其对新入侵草地贪夜蛾及时预警、对局部偏重发生的粘虫及预报准确,为各级部门正确决策、指导我市大面积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提供准确信息。

科学指导防治:2019年我市农作物病虫害总体中等偏重发生,其中害虫偏重发生,病害中等偏轻发生,农田鼠害偏轻发生。2019年全市病虫草鼠害共防治了1520万亩次,挽回作物损失16.09万吨,其中挽回粮食作物损失6.56万吨,粮食作物损失率为1.44%,低于3%的病虫损失率指标,较好地完成目标任务。其中病害防治了402.4万亩次;虫害防治680.4万亩次;草害防治了330.45万亩次;农田鼠害防治了83.99万亩次;农田螺害防治了22.76万亩次。

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针对草地贪夜蛾的传入,我市迅速反应、及时应对、快速组织,做到监测预警准确、宣传培训深入、技术研究快速、防治指导到位、防治资金及时保障,以专业化统防和群众统防相结合,及时开展应急防控,共完成草地贪夜蛾防控76.33万亩次,其中统防统治36.16万亩次,应用生物药剂防治7.12万亩。其中,玉米作物上累计防治74.82万亩次,统防统治34.46万亩次;小麦作物累计统一防治1.7万亩次,取得好的防控效果,将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产量的损失控制在5%的目标范围内,保护了我市玉米生产安全。

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试验、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以两湖两江为重点,及时下发了《农药负荷削减方案》,以滇池流域及牛栏江补水区建设的15个“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示范村”为核心示范,带动病虫害防治方式转变,以16所“降低农药使用风险(PRR)农民田间学校”为手段,树立农民病虫害绿色防控意识,2019年有全市共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非化学防控措施144.48万亩次,其中,应用性诱、色诱、光诱、食诱“四诱”技术40.25万亩次,释放天敌昆虫28.9万亩次,应用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46.5万亩次,稻鸭(鱼)共养1.62万亩;引进试验新型高效植保机械,针对昆明市农业生产地形地势,以植保无人机作为当前的主推现代植保机械,提高防治效率和农药利用率,2019年昆明市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155.55万亩次。

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培训:运用各种培训形式,统筹安排培训资源,将“科学安全用药”理念贯穿于植保新技术培训,2019年昆明市共开展培训活动244期,培训对象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共23030人次。通过培训,在普及病虫害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科学安全用药”的方法和观念,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的意识与水平,大力推动农药减量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