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至7月,我市气候干旱情况突出,降水较常年偏少明显,进入8月以来,降水逐渐增加,根据气象数据预测,8月降水接近往年平均。当前马铃薯晚疫病为中等偏轻发生,但已进入发生流行期,请各县(市)区加强监测,适时组织防控。
一、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情况
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截止8月8日,我市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已有15个监测点进入第7代以上侵染阶段,其中寻甸县凤合、六哨、东川红土地进入第9代侵染以上阶段。
田间监测:今年我市马铃薯晚疫病田间始见期为5月上旬,发生于嵩明,但之后未出现大面积发生流行。截止2023年8月7日,马铃薯晚疫病累计发生6.23万亩次,是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7月24日以来,晚疫病发生面积增长幅度逐渐加大,当前面积较7月31日增长97.2%。
二、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测
由于干旱,今年我市大春马铃薯生育期推迟,当前普遍处于花期,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市仍将以阴雨天气为主,预计马铃薯晚疫病将进入发生流行盛期。
三、防治建议
截止8月7日,全市累计开展防治6.60万亩次。当前为我市大春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关键时期,在防治时应以治疗性药剂为主,可以选择氟菌·霜霉威、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烯酰·吡唑脂、噁酮·霜脲氰等,间隔7-10天,连续防治2-3次,同时注意不同药剂的交替使用,每种药剂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
近期降雨频繁,要注意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抢晴或趁降雨间歇完成防治,推荐使用植保无人机按照《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施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技术规程》(DB5301/T85-2003)开展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率,同时避免人工操作给植株带来伤口进而促进晚疫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