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17日,我市出现降雨及冰雹天气过程;1月21-23日,我市出现大范围寒潮天气,全市普遍发生降温降水天气过程,其中,寻甸县、禄劝县、东川区、宜良县、石林县等地出现降雪。雨雪伴随低温天气对我市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田间湿度的升高也将利于锈病、霜霉病、赤斑病等病害的发生;降温过程将对蚜虫和斑潜蝇的发生有所抑制,但在温度回升后田间虫口密度预计将出现反弹性上升。各县(市)区植保部门要加强雨(雪)后田间病虫发生监测,及时开展防控技术指导。
一、小春粮油作物
1.小麦
当前我市小麦病虫害以叶锈病、白粉病和蚜虫发生为主,小麦条锈病开始发生,截止1月22日,田间小麦条锈病平均病叶率为0.2%,是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最高为4.16%,较去年同期偏低58.4%;小麦白粉病平均病叶率为2%,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蚜虫平均百株虫量62头,是去年的5.6倍。降雨(雪)后田间湿度增加,利于小麦条锈病的扩散蔓延,各县应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预警,降雨过程结束后,及时组织病害防控,重点针对条锈病,可选择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等药剂,同时兼防白粉病,施药时可加入有机硅等提高药剂展着力和渗透性,有条件的地方推荐使用植保无人机开展统防统治。
2.油菜
当前我市油菜病虫害偏轻发生,截止1月22日,霜霉病平均病叶率为2.8%,是去年同期的4.6倍;蚜虫平均百株虫量为37头,较去年同期偏低20%。降雨(雪)后的低温高湿天气利于霜霉病、白锈病的发生,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600-800倍或72%霜脲氰·锰锌600-800倍等药液进行喷雾防治。
3.蚕豆
当前我市蚕豆病虫害以赤斑病、锈病、斑潜蝇、蚜虫为主,截止1月22日,赤斑病平均病叶率为3%,较去年同期偏低50%;锈病平均病叶率为2%,是去年同期的1倍;斑潜蝇平均百株虫量为5头,较去年同期偏低29%;蚜虫平均百株虫量为52头,较去年同期偏低55%。我市蚕豆生育期跨度大,低温雨雪天气可能对处于花期及结荚期蚕豆的生长造成影响,同时,低温天气造成的伤口将有利于赤斑病的扩散和蔓延,可于天晴后选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等进行喷雾防治,同时配合喷施磷酸二氢钾。
二、蔬菜
当前叶用莴苣霜霉病中等发生,晋宁监测点1月10日调查病株率18%,最高100%,病叶率为41.07%,综合病情指数3.1。豌豆蚜虫总体发生危害较轻,百株虫量为10头/百株。西葫芦斑潜蝇总体偏轻发生,危害叶率为12.3%。针对灾后大棚低温高湿的环境,要密切关注瓜果类蔬菜霜霉病、灰霉病的发生,及时通风降湿,改善棚内环境;摘除老叶、病叶和病果,减少棚内病源;可喷施5%氨基寡糖素水剂等植物免疫诱抗剂,或喷施氨基酸叶面肥等提高作物抗逆性,预防病害发生;根据棚内霜霉病、灰霉病的发生情况,天晴后于上午进行药剂防治,建议采用低水量喷雾或选用烟雾法。
三、鲜切花
雪后大棚内的低温高湿环境利于玫瑰霜霉病、玫瑰灰霉病的发生。应及时通风降湿,剪除受冻害的茎和叶子,以免诱发病害。针对玫瑰灰霉病,可在天晴后于上午进行施药防治,药剂可选用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啶酰菌胺等,采用低量喷雾,减少叶面积水。同时加强对蚜虫和叶螨的监测,随着气温回升,虫量预计快速增长。
四、水果
本次天气过程造成的低温高湿环境对草莓的影响相对较大,容易导致草莓灰霉病发生,应及时清除病花、病果、病叶,拔除重病植株,减少田间病源。发生重的地块可选用啶酰菌胺、多抗霉素等均匀喷施,施药后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严禁在安全间隔期内采摘,确保果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