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病虫会商分析,2024年昆明市马铃薯病虫害预计总体呈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晚疫病中等偏重发生,马铃薯块茎蛾和地下害虫有加重趋势。为控制马铃薯重大病虫害,特制定本意见。
一、防控目标
以马铃薯晚疫病为重点,兼顾其他气传、土传病害和蚜虫、地下害虫等。主要病虫害发生区防控处置率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力争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4%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4%以上。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优先采用抗病品种、选用优质脱毒种薯,推广种薯处理等技术,根据病虫害发生监测结果,做好马铃薯重大病虫害的综合控制,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提高防控效果。
三、防控技术
(一)马铃薯晚疫病
1. 严格种薯检疫
加强调运种薯的植物检疫。
2. 出苗前预防
(1)轮作栽培防病虫
实行轮作倒茬防治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与玉米、小麦、大豆、蚕豆等非茄科作物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当地气候条件与马铃薯生育期相适宜的抗病品种。大春马铃薯产区推荐抗病新品种云薯108、云薯902等。
(3)优先使用优质脱毒种薯
建议从正规的种薯企业购买二级种以上的优质种薯。
(4)精选种薯
选择不带病、已通过休眠且生理状态较好、大小约在50 克-150克之间的薯块作为种薯。
(5)整薯播种
大小50克-80克最适合整薯播种,出苗齐、苗壮、抗逆性强、耐干旱、病害少、易获得高产。
(6)切刀消毒
100克以上大薯切块时,用70 %的酒精或1%高锰酸钾对 刀具反复消毒,至少准备2把切刀。每次浸泡刀3分钟-5分钟,切刀每使用10分钟或切到带病种薯及时更换已充分消毒的切刀。
(7)种薯拌种
选用广谱杀菌剂与卵菌特异性杀菌剂或选用生防制剂 进行拌种,预防晚疫病和其它土传病害。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2%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或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兑水1千克包衣;或适合的生防菌剂或生物农药拌种,如10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亿个/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等,用滑石粉作为添加剂拌种。
(8)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尽量避开干旱或倒春寒。采用大垄双行或单垄单行,根据选用的马铃薯品种特性确定播种密度,施足基肥进行播种,沟施3%噻虫嗪或2%吡虫啉颗粒剂等杀虫剂。
3. 出苗后精准防控
(1)精准诊断
中心病株巡查:根据当地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从适宜时期(如马铃薯现蕾前)开始,对监测圃或大田进行巡查。一旦确证中心病株,及时清除病株及病薯,用塑料袋密封后带离销毁,及时上报发病信息。
(2)精准预警
依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结合田间调查,及时发布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确定防治最佳时期。
(3)精准选药
杀菌剂使用原则: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无交互抗性的杀菌剂,避免连续、单一用药。
保护性杀菌剂:中心病株出现前可选用70%代森锰锌。
治疗性杀菌剂:推荐选用68.75%氟菌•霜霉威、10%氟噻唑吡乙酮、43%霜脲氰•双炔酰菌胺、52.5%噁酮•霜脲氰、70%烯酰•霜脲氰、40%噁酮•吡唑酯、20%氰霜唑、40%霜脲•氰霜唑等高效杀菌剂。
生物农药:0.3%丁子香酚、0.5%苦参碱。
(4)药肥一体化
马铃薯生长后期应及时补充适量营养,可在防控晚疫病的药剂中添加氨基酸水溶肥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亦可增施芸苔素内酯。
(5)精准施药
施药时期:按照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时间适时施药,统防统治。
施药器械:推荐低容量电动喷雾器或植保无人机。马铃薯封垄后尽量用无人机飞防,提高单位作业效率。
施药方法:
①按照杀菌剂或生物农药使用说明准确配制药液,喷雾植株叶片正反面,特别是马铃薯植株下部叶片,喷雾力求周到均匀,不留死角。
②喷药后4小时内如遇大于4毫米降雨,待叶片水分干后须重新喷药,优先使用耐雨水冲刷杀菌剂。
③根据晚疫病防控期降雨和晚疫病预警情况,适当调整防控间隔时间,最长间隔期不超过15天。
(二)早疫病
1.农业措施。选用抗(耐)病品种,增施有机肥;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丙环唑或嘧菌酯或啶酰菌胺或烯酰•吡唑酯或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病毒病
采用优质脱毒种薯播种。生长期根据蚜虫和蓟马发生情况,采用吡虫啉等药剂加矿物油进行喷雾防治。
(四)马铃薯块茎蛾和地下害虫
1.物理防治。田间性信息素诱杀马铃薯块茎蛾成虫,性诱剂诱捕器每亩设置1个,设置高度离马铃薯植株顶端20厘米左右;夜间定时开灯诱杀地下害虫成虫,但要尽量避免误杀天敌,每20-30亩一盏。
2.化学防治。可选用溴氰菊酯喷雾。地下害虫在成虫出土前,地面撒施辛硫磷拌土撒施。
3.生物防治。播种时可选用绿僵菌或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混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