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简介通知公告新闻动态党建工作病虫测报农药管理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药药械政策法规植保知识与技术县区动态
2024年昆明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发布时间:2024-04-19 14:00
作者:昆明市植保植检站

为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病虫害防控工作,服务稳粮增油重点任务,推进玉米和大豆兼容协调发展,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力争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

二、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间(套)作期大豆、玉米主要病虫害协调防控为重点,综合应用健康栽培、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防控措施,抓住病虫发生窗口期实施综合防治,合理利用高效植保器械,切实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危害损失。

三、防治对象

大豆:甜菜夜蛾、蚜虫、豆荚螟、地下害虫、炭疽病、白粉病、根腐病、锈病、病毒病等;

玉米: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蚜虫、地下害虫、大斑病、锈病、灰斑病等。

四、全程综合防控技术

加强调查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到抓早治小。在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采用植保无人机、高杆喷雾机等喷施高效低风险药剂,提高防控效果,控制病虫发生为害。

(一)农业防治

播前精选大豆种子、晒种,剔除病虫种子;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水肥,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

(二)理化诱控

连片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进行诱控,性诱剂可选择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不同诱剂,集中连片大面积使用。

(三)生物防治

1.保护天敌生物。瓢虫类、食蚜蝇、草蛉等可同时捕食大豆蚜虫和玉米蚜虫,不施高毒农药,保护田间天敌昆虫。

2.人工释放天敌昆虫。在玉米螟产卵高峰期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

3.使用生物农药。可选用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蜡质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害。

(四)科学安全使用化学农药

1.播种期

选择适合当地的耐密、耐阴抗病虫品种,合理密植,做好种子处理,预防病虫为害。种子处理以防治大豆根腐病、玉米丝黑穗等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草地贪夜蛾、蚜虫等苗期害虫为主,选择含有精甲·咯菌腈、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噻虫嗪、吡虫啉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不同区域应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相应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必要时可对玉米、大豆包衣种子进行二次拌种,以弥补原种子处理配方的不足。

2.苗期—玉米喇叭口期(大豆分枝期)

重点防治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大螟、玉米螟、豆荚螟、蚜虫、红蜘蛛、玉米锈病、大豆白粉病、锈病等。选用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噻虫嗪等杀虫剂防治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豆荚螟、粘虫等,于叶斑病、锈病发生初期选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喷雾防治。

3.开花(玉米抽雄)期—成熟期

开花-成熟期是大豆保荚、玉米保穗的关键时期。在前期防控的基础上,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针对性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或者含有噻虫嗪成分的杀虫剂喷施,兼治玉米、大豆病虫害。根据玉米生长后期植株高大的情况,可应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防治。采用无人机施药时要注意添加增效剂、沉降剂,保证每亩药液量。收获后病残体及时离田处理或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耕耙降低病虫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