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简介通知公告新闻动态党建工作病虫测报农药管理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药药械政策法规植保知识与技术县区动态
昆明市建设19个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示范村
发布时间:2024-06-04 10:06
作者:昆明市植保植检站

“十四五”期间,昆明市植保植检站根据《昆明市“十四五”化学农药减量方案》的工作要求,以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探索开展化学农药减量工作,进一步推进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截止目前,分别在滇池流域的晋宁区、呈贡区、西山区、盘龙区和五华区建设示范村13个,在牛栏江流域的寻甸县和嵩明县建设示范村6个,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0f1ebdc18f88746a949dbdf1014bc84

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示范村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滇池和牛栏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村为单位,依靠植保科技,依托村级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从“替、精、统、综”入手,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农药减量技术。

f9f51bcea06aa40a1a87b30154bfacb

替,就是用高效低毒的农药替代老旧农药,用生物农药替代部分化学农药,用节药型施药器械来替代过去的一些跑冒滴漏的、效果不好的药械。每个示范村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优先推荐使用生物农药,推广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逐步淘汰农民习惯应用的低效、高风险农药,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

精,就是精准。首先要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测报精准。搞清楚在哪发生,什么时候发生,该什么时候用药,发生的程度怎么样,相应用多少药。十四五期间我市在滇池及补水区增设了虫情自动监测仪和智能性诱监测19台,通过提高病虫害测报准确率,指导农民对症选药、适期适量用药,应用低量喷雾等高效精准施药技术,把药精准的打到靶标作物上,从而减少农药用量。

统,即统防统治。一方面,病虫害发生具有区域性的,在一个区域大家一起来防治,同时操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很高,需要专业的防治队伍来进行操作,绿色技术的推行,也需更统防统治组织。每个示范村开办一所降低农药风险(PRR)农民田间学校(FFS),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广的基于成人教育原理的农民培训方式,变“从上至下”灌输式为“自下而上”的参与式,从病虫害的识别、绿色防控技术到农药科学安全使用进行系统培训,在提高农民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同时,提升其绿色防控意识和综合素质,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截止目前在示范区共开办农民田间学校19所,培训农民学员396人,系统开展培训93期。农民田间学校学员成为示范区建设中的主要力量,通过培训他们最先掌握绿色防控技术,并率先实施,在村中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头和辅导作用。示范村的建设充分发挥村委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的主体作用,以他们为实施主体,主动参与到示范村的建设和管理中来,更好地推动农药减量。

综,就是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形成一个绿色防护的综合技术体系,转变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防治方式。每个示范村根据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和病虫害发生特点,遵循“优者为上、不重复、功能互补”的原则,因地制宜,将生物防治技术、理化诱控技术、生态调控技术和科学用药技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机组合、集成,在示范区综合实施,累计应用色板40.1万张,新增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99盏,推广应用性信息素诱捕器2.47万套,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昆明市在滇池流域内、水源区探索开展的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示范村建设模式,从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农民素质提升、村级综合管理等方面,持续地推进我市农药减量,收到了明显成效,示范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了全覆盖,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逐步扩大,农药使用量十四五期间逐年递减,在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农业生态安全。